第212章 火中取栗(第2/3頁)

突然,天空猛然冒出一道光亮,嘯聲長傳。

就是現在了!

徐策抓緊時機,翻墻入院,宛如一只壁虎,在這小院中搜尋,然而,卻遍尋不見趙昊,只看到院中一名氣質嫻雅的女子低頭彈琴,有幾名女子隨著琴聲起舞,舞姿翩遷,頗有北方的舞蹈的姿態。

一看就是趙昊教的。

院外很快傳來不斷的兵馬調動聲,幾名女子卻仿佛早就習慣了,略略一驚後,繼續起舞,或許只有舞蹈才能讓他們心靈平靜吧。

徐策嘆息一聲,估計是趙昊察覺到不對,所以去了王敦錢鳳身邊,他不再糾結,轉身退走。

出了小院,他很快與手下合為一處,作為一名優秀的特種做戰行家,他知道怎麽做才是最對的。

若是拿下王敦,也未必不能和那幾人有一戰之力。

……

一時間,城中到處是“城破了!”快逃之類的喊殺之聲。

幾名女子目露畏懼悲哀之色,亂兵之苦,她們早就有所知,彈琴女子溫和勸慰,說這次入城的軍隊必然不同,武昌是陶侃老巢,他肯定不會讓士卒燒殺搶掠。

而很快,至夜深時,喊殺之聲不但未停,反而越加壯大。

兵馬過境的聲音到處皆是,平民們緊閉門窗,在家中瑟瑟發抖。

王敦,也沒想到本來固若金湯的武昌城會被輕易破門,他手下軍卒本已經抵住了陶侃在城門處的爭奪,誰料叛軍杜曾會趁機攻打空虛的南門,而他跟本無法兩線做戰。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殺出重圍!

既然下定決心,王敦也不再猶豫,他帶著自己一手培養的千名精銳簇擁,從內城殺出,向北門而去。

北門靠近港口,只要順著江水而下,回到南昌,他就不必再擔心安危。

陶侃當然也看出這一點,他揮指若定,甚至與杜曾配合從容,一邊讓人堵住西門,一邊讓人去港口——武昌外城的北方是依水而建,沒有城墻。

如此一番大戰,直至白晝時,王敦終於帶著僅剩下數百親衛,沖上大船,向江下逃竄。

這種戰鬥沒有取巧的機會,只能人命圍剿磨殺,王敦治軍多年,曾將公主妻子的婢女們配給手下,他的手下皆忠心於他,自然奮力護主。

杜曾見此情形,又立刻派出水軍以小船圍剿追擊,小船之整遠勝大船,夜色之中,他們以勾索拉住對方大船,上船混戰,最後大船傾覆,沒於江水之中。

而長江滾滾,局面太混亂,大家也不知道到底王敦死沒有,只以火把在江面上巡視,試圖找到王敦屍體。

忙碌一夜,王敦未曾尋得,但卻尋得其謀士錢鳳,將其擒拿回城。

無論如何,在天色黎明時,武昌城歸於原主,已是定數。

……

陶侃戰在城頭,一邊看著太陽升起,一邊吩咐屬下清理王敦留下的亂軍,平定城中治安。

到這一刻,才是他真正做下選擇的時間。

他知道,如果他此時向晉帝發出陳情文書,言及被王敦所欺,奪回城池之事,也是王敦主動出手,如此一來,晉帝不但不會怪罪,反而會倚重於他,以他平衡朝中王氏之權勢,甚至讓他繼承王敦原本的官職權位,從位及人臣,達到他本身的奮鬥目標。

他也可以暫時誰都不選,擁兵自重,北方和南朝都會拉攏於他,等著其中一方勝利後,再選勝者投奔,畢竟,如今北方大軍的主力與晉朝正在徐州僵持,無暇估計荊州。

如果現在他投奔北方,就是真的帶著土地、家族、軍卒拱手於人,按渤海公治下的舊俗,治下大軍會被精簡、打散,自己經營的勢力,都得重新開始。

三個選擇裏,最後一個,得到的最底,回報最少。

他已經快六十了。

但是……

凝視著遠方有些刺目的陽光,陶侃明白,黑夜再是強勢,也終將為黎明所驅散。

他越早做下選擇,才能越早在這新生的國度為家族紮下根基。

他離開城墻,帶著兵馬回到治下府邸,拿出紙筆,親手磨墨,鄭重地寫下第一行字。

“渤海公敬上……”

-

趙昊成功躲過了昨天晚上的大戰,他的小院曾經有亂軍撞門,但都被他們院中的女人合力擋住了。

但他知道,現在更不安全了。

徐策肖妃之流,絕對不會放過他。

但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聽說,”趙昊認真道,“北方沒有奴籍,我們不如設一戲團,於城中演出吧。”

“這……”手下的舞伎們有些猶豫,“可你我毫無助力,怕是要被欺淩侮辱啊。”

她們出身卑賤,若無人護著,必會被分給軍卒之流,充為營妓,那才是生不如死。

“無事,我去求陶將軍治下異人,他們素來以仁慈自居,定會他給我們一條活路。”趙昊毅然道。“只要我們及時得到北方戶籍,便無人能輕易欺淩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