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遍地開花(第2/2頁)

思考很久後,他決定還是用最早的呂布蘭法,畢竟侯氏制堿法是因為內地沒有鹽才發明出來的,其中重點是氨氣,自己要是能弄出那麽復雜的鐵觸媒,早就大規模做氨氣搞化肥整農業革命了,哪還用得著搞麽多麻煩?

呂布蘭法雖然產量不如侯氏的多,汙染也重,但原料就容易多了,就是用硫酸、食鹽、木炭、石灰石,當年被各種批評是因為這種辦法弄出來的氯化氫廢氣有劇毒,卻被直接排入空中了。

但後來,這種辦法已經被改革過了,可以用焦炭過濾廢氣,把氯化氫廢氣變成鹽酸——這樣,三酸兩堿中的兩酸一堿都有了,而有了鹽酸,再用一系列反應,燒堿和硝酸也可以弄出來。

甚至做純堿的產生的廢料硫化鈣也可以想辦法轉變成硫化氫,然後用氧氣氧化成硫磺,硫磺再重新做硫酸。

完美!

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化工產業。

……

天涼冷淡著面容,暢想了一番美好的未來,然後繼續畫燒結室。

嗯,第一步,還是要先把催化劑做出來。

-

天涼並不知道,光是鹽田一項,他的貢獻點就瞬間飆升,達到第一名。

幾乎同時,東萊太守鞠彭推廣均田法也瞬間變得容易無比——因為他不限制各家趕制曬鹽田。

以前,大家都用煮鹽的辦法,費鍋費柴,產量也不是很高。

但鹽的重要性,甚至遠在於鐵之上,只是產量一直上不去,價格自然也居高不下,可這東西幾乎就是古代的石油,古代戰士的戰鬥力低下,和鹽有非常大的關系——基本上,古代食鹽是供應不足的,長期攝入鹽分不夠雖然不會死人,但人就力量不濟,只有將士手下的精英嫡系,才有稍微多一點的鹽份供給。

所以,尤其是在戰亂期間,鹽是重點搶劫物資,青州的鹽戶不但不能因鹽致富,反而受盡苛刻。

山嶺被當成鹽田,就是因為這些木頭是燒鹽的根本。

青州的士族豪強們當然懂得良田和鹽田之間收益對比,以如今一畝鹽田收入比得過十畝良田,他們當然不會再於幾分土地上糾纏。

甚至很多士族將之視為將來的進身之階。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了,但鞠彭眼裏,這位使者簡直是深不可測,視之為神人,每有大事,必來探討,而這使者只要盤膝閉目數息,便能言簡意賅地提出極為高深的見解。

更重要的是,這位使者精於“點石成金”之術,卻對地方治政毫無興趣,這種放手大幹有後台的感覺,讓鞠彭簡直是如魚得水,感慨自己是遇到諸葛武侯——當然,這話他只敢在心裏逼逼,萬萬不敢說出來。

畢竟他可不敢自稱劉備,也不想當劉備。

就這樣,魏瑾在鞠彭發來文書時,都有些驚訝。

在文書裏,鞠彭舉薦天涼為青州從事,這是直接給對方便宜行事的權利了。

這才半月不到,這位新玩家,就已經把青州的代理刺史搞定得差不多了?

看來她還是小瞧這位新人了。

“這座大山,總覺得不只如此。”魏瑾總有一種預感,“我覺得他將來可能是最能生事的一位。”

單秘書一針見血地道:“這位新人沒什麽政治天賦,孟嵐等人其實還有些分寸,他看起來便差了些。”

“無妨,”魏瑾愉悅道,“我們現在的底子,可以抗住這些人了。”

單秘書不置可否,只是低頭繼續給手中的文書做分類標記。

魏瑾心情甚好,又翻到一封文書:“咦,遼東的校尉李臻,舉薦希銀為遼東太守?”

活動都已經過了,這些人要不要這麽拼?

“我覺得,要不然把每季度的評獎,改為每月一次,”她忍不住嘆息道,“不然我都覺得對不起這些拼命的玩家了。”

單秘書看了一下冠軍排行,輕嘖了一聲:“你不怕那幾座大山團結一心,從此輪流內定冠軍嗎?”

魏瑾眉眼彎彎:“不會,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