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好客青州(第2/3頁)

他繼續向後走,但再走一步,便看到一座奇物,形似高樓,其下有一垂擺,左右搖晃,其上有一圓形白板,上刻有十二時辰,三根尖針中,一針緩緩走動,一動便是一格刻度,極為精確,幾乎一瞬間,就攝住了他的眼眸。

“此物為鐘!”侍者立刻上前介紹,“剛剛從北方運來的新貨,一天十二個時辰,皆攝於其中,一眼可知,這次只從北方購來十座,其中大部分都被商隊之主私藏了,我家主人也是為了鎮店,都放了一座於此,此物不賣。”

王導靜靜立在鐘前,聆聽著那極為準確的嘀嗒聲音,無比驚嘆,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不由得面露苦笑。

什麽收海之利,還是算了吧,就像那些禁止占山圈田的條令,皆是禁者自禁,占者自占,沒有人會聽的。

想到這,他更加惆悵,這北方之威,真的可以抵擋麽?

-

北方的魏瑾並不知道南方的重臣正在惦記著她,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因為沒空。

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可余威依然在,尤其是五測玩家加入後,便開始了各種新的商品貿易,對著南方就是一路傾銷。

紡織行業,雖然只是麻棉絲等織品,可是後世發展到爆炸的紡織業,其影響力,從來就不是那麽簡單——很多城市,都是有專門的紡織大學,每種織品的織法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布匹。

柔軟的毛巾布、密實的帆布、多色的提花布、透氣舒適的棉布……現代工業文明出來的料子,男男女女都無法抵擋,尤其是帆布,是海運的消耗品,要知道南方還用的是草席做帆,那種帆收放極難,且極占地方,海上行帆不比河水,稍有不緩慢,便有觸礁之危。

但這只是其中之一,玩家們的第二個發力點,是石油。

渤海的那口自噴井的石油如今只是做為照明燃料,從石蠟、煤油之後,他們又弄出了凡士林,這種學名叫礦脂的東西直接弄解決了工程小星做蒸氣機的最後一塊短板,潤滑。

煤油之類的當然也可以潤滑,但這種成份非常容易揮發,從可讓活塞和氣缸相互咬死以致卡住,失去應用。

有了礦脂,工程小星和國家隊的專業人才們用鋼鐵鑄造了氣缸,並且在內部用四塊圓弧的鐵片放在氣缸和活塞之間,從而減少了摩擦對汽缸的傷害,而四塊圓弧的鐵片可以定時更換,放活塞的咬合,用熱脹冷縮的原理。

就這樣,第一台改進的蒸氣機出現了,無論他出現的多麽曲折,至少,手工打造出來了,可惜的是,沒有焊接工具的情況下,一體成形的良品率太低,需要後期後手工打磨。

翻譯過來就是成本還是太高,產量太低,應用範圍目前只有工廠,而且按現在的工匠人手計算,一年也就能做十來台。

但這也是極為恐怖的進步了,至少,很多水利工坊不再需要困擾於冬天不能開工,產能可以增加了,如今有了海外市場,他們不必再擔心積壓,只想傾銷、傾銷、傾銷!

尤其是去年因為產量過高通貨膨脹,很多場子周轉不過來,差點倒閉。

如今好了,嚴江已經開始建港了,這個貿易需求就維持住了,肯定可以像18世紀的英國那樣,全世界都是材料供應地,全球都是市場傾銷地!

所以為了這幾台機器,各大工坊玩家都磨刀霍霍,把爭搶的官司打到了魏瑾面前。

“你怎麽看?”魏瑾看著自己的大秘書。

“太快了,”單謙之思索片刻,“如今北方民心未穩,暫時不要放出這些消息,內部消化便可,機器產量暫時維持,局面不要擴大為好。”

魏瑾點頭:“我的看法亦同,如今做工太過賺錢,大量流民棄耕尋工,我們的均田制還要推廣,需要無地流民開墾荒地,擴大糧食。”

“均田制,”單謙之和她說起這項改革,“如今北方士族幾乎連成一氣,不少人世族派人扮做盜匪,攻擊開墾荒地的流民。”

均田制其實就是後世唐初的一種制度,流民們開墾的荒地,耕作一定年限後就歸自己所有,死後歸國家,國家再把無主之國分發給無地之民,暫時沒有動士族的土地,但就是這樣,他們也無法忍受了。

如今魏瑾不願定品錄官,他們的上層通道算是關閉了,墾荒和收納流民,是他們擴大影響的根本。

“已經報上來十三起異常事件,”單謙之選出了其中的關鍵文書,“其中最大的一起,在樂陵郡,造成了三十多開墾荒人員的死亡,一百七十多人受傷,他們報上來,說是青州(山東)匪兵掠劫。”

這就好笑了,人家搶劫的不去搶有錢有糧的塢堡,而去搶這些農具都是官府發放的窮人?

魏瑾無奈地笑笑:“想是我行事太過溫柔,倒教他們覺得好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