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2/2頁)

“你家還好吧?”蒼秀兒難得地關心了一下上司。

“尚可,”崔淶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又給秀兒倒上,“崔氏的本家在清河東武郡,並沒傷到根本,族人的反抗便不強烈。”

“那些士族你可還治得住?”蒼秀兒又問。

“尚可,”如今的崔淶完全不像一個未滿二十的少年,他的顧盼之間,居然已經有上位的殺伐果斷的風采,“天下之爭,無非一個利字,如今他們對種地已不是那麽熱衷,反而對工坊甚有興趣。”

蒼秀兒笑了笑。

這說時,崔淶和渤海的士族,無論是主動也好被動也好,都已經接受了她傳播的思想。

按蒼秀兒的書本所記,自古以來土地與人口,這兩樣就是士族與國家矛盾的根本。

士族需要藏匿土地與人口,作為擴大影響的資本,而國家也需要土地與人口,這是一個國家稅負與征戰的基本盤。

士族的土地兼並達到國家無法承受的地步,國家就會崩塌,一番洗牌士族後,土地被重新釋放,新的國家出現。

此書出現後,天下讀書人發現了,一時爭相購買,成為暢銷書,因為按其中的內容等級來說,這是和《商君書》一樣,屬於禁書的等級。

簡單的說,這在古代是“帝王之術”,普通人看,是要被殺頭的。

但如今的大家都知道了,便也懂了渤海郡想要什麽。

士族中的一部分開始買上黨股了。

“王浚那邊如何?”崔淶又問。

蒼秀兒笑道:“司馬遊統已經聯絡好,但光他一人,還不夠。”

崔淶等她繼續。

“王浚對屬下戒備甚深,司馬遊統不過是在外的將領,是打不開城門的,”蒼秀兒走到地圖前,指著北京城的地勢,“看,薊縣之地,三面環山,一面傾斜入渤海,王浚如今在靠近渤海的東面留有三只重兵,而司馬遊統只是其中一只。”

北京的西、北和東北,都是被陰山太行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也是最適合騎兵突襲的大平原。

直接用騎兵沖擊,不是不行,但這樣必然就要攻打薊縣,和蒼秀兒這種喜歡以小博大的行事手法不合。

在她看來,幽州的城和人都是自己的,豈能消耗在這種內亂之中。

崔淶立刻遞上台階:“你的意思是?”

“王浚最大的弱點,便是自以為是,他所認定的事情,誰勸都無用,”蒼秀兒在北方的地圖上點點,“如今三面受敵,他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宇文鮮卑。”

北方的三只鮮卑拓拔、宇文、慕容,東邊一只段部鮮卑,只是宇文鮮卑明面上還不是上黨的勢力範圍。

沒辦法,宇文部和其它的部落無論語言、文字、發型都不相同,拓拔家慕容家都是滿頭繩索一樣的小辮子,叫“索頭”;宇文部是刮掉部分頭發,叫“髡頭”。

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宇文部不是從大興安嶺那邊過來的,而是當年匈奴西遷時,留在草原的一群掉隊部落,在打不過鮮卑的情況下,就改了個名字入夥,算是加入他們了。

所以,宇文部和其它鮮卑的沖突不斷,老受欺負。

“只要宇文部和王浚結盟,那便是雪中送碳,王浚定然欣喜若狂。”蒼秀兒看著地圖,修長的指尖點在了王浚的治地北方,“他的督護孫緯素來忠心,若是知道宇文部是我們的人,必然會去阻止。”

崔淶若有所思:“而反間計我們已經在段部身上用過一次,王浚肯定會生疑覺得是我們又在搞事,不會相信,甚至會懷疑這是手下擔心自己被分了寵幸。”

“不錯,以王浚的性子,他一定會大肆封賞宇文部,甚至給更多權利,那時,便是我們動手的機會。”蒼秀兒打了個響指,肯定地道。

“但是,宇文部會甘心當我們的棋子?”崔淶困惑地問。

蒼秀兒笑而不語,只是低頭在桌案上輕輕寫了一個字。

崔淶頓時恍然。

-

同一時間,燕山之下,草原上的一只部族正躲在山谷的避風處。

今年宇文部鮮卑的日子依然不好過。

這些年,草原的白災幾乎年年爆發,大量的畜生被凍死,每年都會有年老的族人被遺棄。

而王浚在南方,兵強馬壯,東邊的慕容部和西邊的拓拔部,都擋住了宇文部擴張壯大的路。

尤其是前些年,宇文部和慕容部一番大戰,被慕容部占了遼西大量土地,到現在都是宇文部落心中的刺。

……

“糖五百斤,蒸酒五千斤,茶磚一千斤,布一萬卷,鐵鍋一千口……”

宇文遜昵延一張威猛的臉上滿是憤怒:“這是侮辱,你以為,憑這些錢就讓吾等背盟嗎?”

肖曉曉道:“這些只是定金,事成之後,雙倍答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