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意見分歧(第3/3頁)

換個話說,這些就是最值錢也最不值錢的情懷,好的壞的,都是他們的記憶,但等到下一代出生時,就會對父輩的情懷感覺無法理解,代溝往往就是因此而生。

有劉琨在,大部分士族的情懷和善意就還是屬於上黨的。

……

一如魏瑾所料,劉琨的遷都提議被皇帝拒絕了,但還是嘉獎了並州,賜了一大團沒有什麽用的頭銜,魏瑾雖然還是郡守,但卻已經可以使持節,當上了山陽縣侯,算是晉朝第一個女子為侯。

同時,皇帝又提出希望派援軍來救洛陽。

這次,就算是劉琨都沒有話說了——長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洛陽是真沒救了。

-

正月過後,就是311年,東海王還是在洛陽外的縣城裏自閉,越來越亂的局勢讓這個無能為力的老頭生病了。

而就在這時,東邊的大將軍荀晞派來了一只部隊,沖入洛陽,把東海王的嫡系一通亂殺,洛陽更加混亂。

東海王本就抑郁的生病,這事一出,直接斷氣了。

一時間,宰相王衍接手了這支十幾萬的大軍,只會清談的宰相知道皇帝和東海王已經撕破臉,他們這些嫡系因此不敢回洛陽,但大軍在外好像也不是這麽一回事。

於是他們一群傻子思來想去,決定——扶東海王回他們的封國青州那邊安葬。

翻譯過來就是,回洛陽太危險了,咱們逃跑吧。

於是,十幾萬大軍在一群飯桶的帶領下,不管不顧,帶著一具棺材,不設前軍後軍,匆忙東去。

而這消息很快傳到上黨、匈奴、王彌、石勒等人的手上。

幾乎同時,匈奴重新聚集起來的大軍、石勒重新收攏的殘部、王彌的青州大軍,都像聞到血腥味的狼群,向這只軟弱又混亂的部隊撲去。

魏瑾把情報給劉琨看時,這位俊美風流的名士仰頭望天數息,終是沒能忍住心中痛苦,嚎啕大哭。

這是晉朝最後希望,最後一只還有建制的大軍。

但來不及了,甚至來得及也沒有用——那些領軍的士族,不會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沒有人能壓制他們,不會聽別人的建議,不會改變線路,哪怕他們唯一的機會是返回洛陽,以洛陽的城池守備四方。

在他們心裏,國家的利益永遠是第二,家族才是第一。

可是,十幾萬的大軍啊,最後的希望,便要全數葬送於胡人之手麽?

這是天要絕我朝啊!

……

魏瑾看他哭得厲害,勸慰幾句,送他離開了。

回來時,單謙之笑著問:“怎麽不告訴他你已經派人去救了?”

魏瑾白他一眼,輕哼道:“能一樣嗎?去救的人可是蒼秀兒。”

那位秀兒想出來的辦法,和劉琨想要的救法,絕對不可能是同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