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強強聯合(第2/3頁)

在古代,渡河是軍隊最危險的時候,尤其是只渡了一半時,很容易被夾擊,所以大軍渡河的地點一般都要絕對保密,以免被人截擊。

“問題是,林遊能不能做到,”孟嵐對此表示存疑,“如果他不能在匈奴人過來前渡河,我們就得過去救他們,這樣麻煩的就是我們了。”

“所以,我有個提議,可以架浮橋。”徐策在河口處劃了一條線,“將船並排放到河面,以繩索連接,再放上木板,這樣就不用擔心黃河夜船不渡的問題,一夜定能走完。”

當年百萬雄師過大江,就是這麽過的。

“要是被人火燒連營,那就麻煩了呢。”孟嵐皺眉道。

“行軍打仗哪有萬全的,”徐策認真道,“有別說此事有七成可能,哪怕只有三成機會,也可以一戰。”

“但哪裏找這麽多木板?”孟嵐指出問題的核心。

“沒有木板,但我帶了網。”徐策對她眨了眨眼睛,“先前阻蝗網,如今庫存還多,連接重疊後,比木板更方便呢。”

……

浮橋最重要的就是兩岸要有足夠穩定的固定物,好在渡口這些東西都有,而那些世族的車架都被堆砌捆綁起來,做為分擔拉力的保險。

於是,一座沒有護欄,遙遙晃晃、只有拉著繩子過去的浮橋在半天之內被架好了,這裏的黃河河面遠沒有長江那麽遼闊,水面只有三百多米,渡河最大的敵人是恐懼——看著茫茫河水,在顛簸的船上和網上行走,幾乎所有人都是雙腿戰戰,不敢上前。

面對這種走不動的,林遊平靜地表示堵在浮橋上的,都推河裏去。

於是當匈奴軍隊趕到時,正好看到上黨的渡船斬斷繩索,像一條長蟲,緩緩向下流漂去。

領兵的王子劉粲不甘心放走這只肥羊,準備在下遊尋一處地方渡河,再做追擊——那些拖家帶口的人,肯定是跑不快的。

……

但他們不知道,河水北岸幾乎都有徐策安排的斥候,上黨新產的望遠鏡立下大功,幾乎沒有耽擱地將呼延晏的渡河地尋到了。

於是,在劉粲渡過河水之時,還未來得及整頓軍陣,早以等候多時的徐策就已經居高臨下,帶著三千鐵騎沖殺過來。

匈奴軍卒不過兩萬余人,若是能被調整好戰陣及時應對,未必沒有一爭之力。

奈何劉粲不過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作為王族的他更多的是來刷聲望,並不是什麽大將,看到遠方轟隆而來,不知其數的鮮卑鐵騎,瞬間失了方寸,帶親衛就逃上渡船,而他手下丟盔棄甲,不少士卒跟著逃亡到渡船上躲避,更多的士卒被裹脅著,讓後方想上渡船的士卒擠入冰冷的河水中,局面完全無法控制。

此戰持續的時間非常段,不到兩個時辰,大部分的匈奴士卒都棄兵投降,副首領呼延晏為王子斷後而被擒。

殘兵敗將們也加入了去上黨的大部隊——不過他們都很淡定,匈奴人都知道,上黨的俘虜最多被拉去做苦力挖礦,不會有什麽生命危險,挖上三年就能被放回去,但很多人都不會回去,回去也會帶著家口投奔上黨,或者就成為上黨的粉絲,告訴別人那裏過得是什麽樣的好日子。

而匈奴大將呼延晏被擒後,被關在一間屋子裏,忐忑之時,便看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走進來。

“你好啊,呼延將軍,”那姑娘拉開胡椅,悠然坐下,“願意幫個忙嗎?”

呼延晏小心戒備地看著這女子,沒有說話。

“不必緊張,只需要幫個小忙,我們就送你回平陽。”姑娘微微一笑,“你認識石勒吧?”

呼延晏不答,他當然認識石勒,先皇劉淵在位時,就非常看重石勒,今上劉聰更是拉攏他,親自加封石勒為征東大將軍、並州刺史、汲郡公,而石勒也不負所望,這兩個月,和他們一起進攻洛陽周圍的勢力,是非常重要的大將,至少比他重要。

“你們肯定有聯系石勒的暗語吧,”孟嵐一點也不心急,她素手沏茶水,眸光明亮,“這位大將帶著幾萬大軍過來,非常麻煩,我們需要裝成您治下敗軍的樣子,去下賬下求援呢。”

呼延晏的呼吸頓時粗重起來,整個人都暴躁了,狠狠地盯著這女人。

這種事情他是不能做的,做為王子劉粲的舅舅,他一但背叛,必然會牽連到自家親族。

孟嵐有些遺憾說了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大意是聽我們的,以後有您的好處,石勒又不是漢國嫡系,用他的一點損失換你的性命不是很好麽?

呼延晏一臉冷漠,沒有一點要答應的意思,反而嘲笑孟嵐這種水平的貨色也敢來勸降他,未免可笑了些。

孟嵐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只是好言勸了兩句後,遺憾道:“看來將軍心意已決,我們只能換人來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