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準備起飛(第2/3頁)

“不錯,如果上黨在遼西建立一座城市,廣購牛馬,紡織絲品,收攏流民,便能讓治下安穩,還可換得錢財,”蒼秀拿出一張地圖,對著段家兄弟畫起大餅,“此地名為‘碣石’,因當年秦始皇於此地度海求仙,又名秦皇島,如今做港口,既可與我渤海郡商船來往,又可守望相助,共抗王浚淫威……”

這裏如今是個小漁村,有港口,雖然不是大連天津那種可以停十萬噸級巨輪的深水浪港,但這年頭她也變不出萬噸級的船來,有個幾十噸的排水量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大船了。

遼西一地物產還算豐富,離渤海郡又不遠,完全可以把棉花送到遼西去混紡成布,再開些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產業,就是一個貿易點。

有了貿易點,就能從這裏發展起海運雛形,可以算是為後邊的培養水手探路,以渤海郡與遼西兩地做為輻射點,可以將貨物蔓延到遼東、朝鮮半島、甚至是日本去,要是能像地中海樣的搞出個貿易三角路線,比如從渤海郡送石蠟去遼西,再從遼西織品去遼東高句麗,再從高句麗換人參、皮毛之類的物產回渤海……

一但貿易圈形成,就可以相互彌補欠缺,歐洲為什麽能發展出大航海,不就是因為地中海那個大池塘無風無雨好度日麽?

渤海雖然比不上那地中海,但的他們玩家都來了,這些小問題哪裏不可以克服?

思及此,蒼秀兒的表情更加溫柔,講解更加仔細,描繪的成果更加美好。

這些少年們哪是知識超越近兩千年的外掛玩家的對手,整個人生觀被壞人幹幹凈凈地洗了一次,一會感覺自己收獲良多,一會感覺自己的段部只是在野外討食的流民,一會又捧著大臉遙想著自己的治下強大富饒,萬民稱頌……

對於蒼秀兒要劃點地、收點人、建個村之類的小事情,更是有求無不應,更願意拿出自己的所有私房入股,只求先生您一定要記得這事,千萬不要回到渤海郡就把我們忘記了。

……

就在十月的北方,幽州風雲變換之際,南方的危機越加嚴重了。

流民首領石勒在洛陽東邊一路殺掠,從年初到十月,殺了四個郡的太守、兩個將軍、一個州刺史,河南一帶九萬多人投向於他。

而洛陽南邊全是流寇王彌的足跡,淮河的水道都被王彌壟斷,洛陽的一粒糧食都送不進去。

北方上黨以匈奴掠劫為名,不介意別人逃過去,但也不會送糧過來。

西邊的宗室南陽王把關中弄得民不聊生,拿不出糧來——坐擁八百裏關中平原,自秦時便定都的長安城被晉朝這些廢物弄得只有百戶人家人家敢信?

至此,洛陽城中從皇帝到庶民,個個食不果腹。

亡國的腳步已經不是臨近,而是已經到了家門口。

東海王不斷地發出插有鳥羽、以十萬火緊的軍事文書(雞毛信的由來),向各地方求大吏救援。

晉帝更是極為卑微地傳召天下說:“求求各位都督了,現在發兵,還能救我,再晚,就來不及了。”

而他的求救目標,北方並州的劉琨、幽州王浚、甘肅的張軌、長安的南陽王、湖北的山簡、山東的苟晞、安徽的周馥、南京的瑯琊王。

然而,只有劉琨帶了一萬人過來——他的治下只有晉陽一郡之地,其它地方都被胡人占滿了,這已經是他兵力的極限了,至於上黨看在他的面子上給他糧草讓他過來,已經是很讓劉琨意外且感激的事情了,這位刺史實再不敢找魏瑾要求更多。

但恐怖的事情發生了,做為一個耿直的貴公子,他是東海王的嫡系,所以毫不設防,他一過來,所帶的軍糧就被洛陽百姓士族還有東海王瓜分幹凈,劉琨整個人都懵了,來時萬人,走時帶著幾千人的衛隊,整個人都失魂落魄。

幽州王浚被蒼秀兒收拾得妥妥當當,目前全力防備段部,根本不可能派人過來。

其它地方的兵走到一半,不是遇到流寇被打退,就是如自身難保,而且洛陽其實並不缺兵,缺的是糧。

然而,水運被斷,誰都沒有辦法把糧搬到洛陽,

至於南京的瑯琊王,人家巴不得東海王早點死呢。

東邊的苟晞和周馥和東海王早就撕破了臉,雙方互不信任,跟本不敢過來。

……

他們的行為翻譯成一句話就是,都不來,管不了,等死吧。

倒是有大臣提議遷都,但東海王嚴詞拒絕,因為那些都是別人地盤,皇帝過去沒事,他肯定是會失去自己的權力。

這人損人不利己,又拿不出辦法來,局勢於是越來越難看。

到了310年的十一月,東海王突然一身盔甲見皇帝,說他要帶兵離開晉陽,討伐石勒,闖出一條洛路。

這樣的事情太過離奇,晉帝氣極了問:“你帶著大軍跑了,洛陽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