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異軍突起(第2/3頁)

蝗蟲過後,渤海郡許多沿河被啃幹勁的灘塗都被開墾成了棉花田,這些田都是鹽堿地,因為北方春季幹旱,降水少蒸發大,水溶鹽特別容易聚集,合種麥子發芽率低,但棉花卻沒有這麽多麻煩,可以生存。

在玩家們的指導下,農人們先用小塊田培育了密密麻麻的棉花苗,並且嚴防死守,在蝗蟲肆虐的時候護住了這些小塊的秧苗田,然後等蝗蟲過去,便正好將密植棉花苗種入大田中。

他們不太清楚這是什麽的東西,但只要管飯給糧,種什麽不是種呢?

崔淶的家族也大力支持這新一代的家族才俊,劃了大量的沙田跟種,而同時,結好北方的王浚,免得他們過來掠劫。

平穩的環境是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沒有兵禍,那麽庶民們本能地就會拼盡全力讓生活過的更好,加上蒼秀兒能力超強,到五月時,原本凋零貧瘠的渤海郡漸漸現出興旺之勢。

玩家們勘察了沿海水情,這個時代,天津東營這些有港口的地方都還在海裏,沒被黃河海河沖出來,但這難不到他們,他們很快找到了南皮東方一百多裏處的一個深水港口,開始了出海打漁的快樂日子。

渤海雖然比不上地中海那麽安穩,劃個獨木舟就能過去,但到底也是內海,風小浪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漁業資源豐富,玩家們的大船在有帆的情況下速度是慢了一點,但也不妨礙他們打魚腌魚,把靠海吃海的優勢全然發揮出來。

因為沒有冷凍裝置,玩家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每次出海都帶了大量的焦炭,一邊在海上熬鹽,一邊炭火將魚烤幹,為此還專門在上黨訂了一套烘幹爐,漁獲後立刻宰殺烘幹,這樣就不用每次出海一天就急忙回來,擔心魚壞掉。

如此,一次出海半月,運氣好的話,回來差不多能有四五噸魚幹,運氣不好,也能有一噸左右。

這可是非常大的收獲了,要知道,以如今上黨用上農家肥和興修水利,平均畝產依然只是在一百五十斤左右,一次海獲,就相當於十三畝田一年的收獲,哪怕扣除有三個月的冰期和一個多月的台風期,也有八個多月,一年哪怕用最低的收益計算,也有十六噸的漁獲,相當於兩百畝好田,還不用擔心蝗蟲幹旱兵禍造成的無收。

更不用說魚遠比麥子貴了。

唯一的問題是,出海太辛苦了,但這年月,做什麽不苦,能活著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於是乎,南皮很快掀起一波造船熱。

只是半年時間,雖然也有大船不小心沉入海底,可南皮魚幹的名氣已經大大地打響了。

受此影響,不少世家大族也開始建造大船,出海捕魚。

這種熱情甚至蔓延到了官網上,大家看著那些超大的對蝦、有一米多長的鮁魚、多寶魚……一個個口水直流,後世渤海汙染嚴重,捕撈過度,別說這些大魚了,就是黃花魚都少得很了,更有海釣愛好者看一些炫耀玩家們三天兩頭地釣起金槍魚、黑鯛這些大魚,恨不得沖進屏幕裏一起快樂。

當然,雲玩家們很快就有人提問,這樣的話,會不會提前把渤海的魚撈完啊?那後人吃什麽?

立刻便有人回復道:你想的太多,先不說這些人為了快點烤魚,根本就不要小魚占爐子浪費時間,就說古代木船就想撈光渤海的魚,未免想的也太多了,就他們這破小船,他們連渤海海峽都出不去,真當魚不會搬家啊?

立刻就有雲玩家怒了,怎麽可能連海峽都出不去,他們這三桅貿易船當年可是被麥哲倫拿去環繞地球一圈的。

先前那人更回復道:你們知道怎麽出遠海嗎?知道怎麽寫航海日記麽?知道怎麽用六分儀計算經緯度嗎?知道怎麽尋找新航線嗎?這可是一千七百年前,要是用後世的海圖出海,保證一個暗礁就可以讓他們洗白。

雲玩家們被問倒了,但這些難不住臥虎藏龍的他們,立刻便有海洋專業的人士冒出來,一起討論了海船如何去南方,古代小船和大船出海是不一樣的,小船擱淺問題不大,三兩人就能解決,大船就不行。

大船遠行時要船長記錄沿途路線,還要隨時派小船去淺海處用繩子石頭探測水深,厲害的船長寫的航海日記有字典那麽厚,極為詳細,同時遠洋航行還要非常有紀律,多喝一口水被處死一點都不誇張。

還有船長得熟悉洋流季風,不然一個不小心進了赤道無風帶,以赤道逆流的速度,就等著餓死渴死吧,否則劃一萬裏船回來。

就在他們討論地極歡愉之時,有一個雲玩家潑上冷水:最適合造船的大木頭都在南邊呢,而且烤幹的木材怎麽都比不過自然消除應力的木材,你們玩玩就是了,其它的,早點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