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各顯神通(第2/3頁)

幽州薊縣,古稱漁陽,後世稱北京,素來是北方首府,守邊之城。

二月的清晨依然寒霜凝結。

一名俊美的少年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走過結霜城門大道。

他身後跟著一只車隊,皆是上黨的四輪馬車,結構精致平衡,車轍甚深,看得出其上貨物極多。

守城的校尉早已經被打點好,沒有多的話,便放商隊通過。

商隊徐徐進入了薊縣正街的市井,進入一處有兩層高的大鋪之中。

晉朝為了收商稅,對商人的交易有嚴格限制,只能在專門劃出的“井”字形閭裏中交易,而且有交易時間限制,每天晚上閭裏會落鎖,白天再打開,市井門口還會有哨兵守衛,對來往的貨物進行清點,避免商人逃稅。

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市井的繁華。

月初是上黨的商鋪補貨的日子,這裏早已經排了長隊,各家士族的管事下人們翹首以盼,守著門開。

商鋪裏的工人們動作很快,貨架上轉眼便擺滿了來自上黨的各種貨物,並且分出了區。

筆墨紙硯,陶瓷玻璃,口脂胭脂,鐵鍋鐵爐,藥品布匹、書籍卷軸……

每個貨架邊都有認字識數的侍者看著,講解補貨,他們都是上黨掃盲班裏出來的,到外地歷練後,會是很好的資歷,工資高不說,對他們日後的晉升有好處。

當然,也很多在店裏只看不買的,店人也不趕走他們,只要不弄壞就好。

他們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宣傳上黨的好,讓那成為庶民們期盼想要去住的地方。

不過,今天有點不同。

他們告訴這些買書的人,說店鋪後院外加了一個閱讀室,說是藏書極多,極少的錢就能坐一天,還可抄書,瞬間就引起他們的期待。

來到後院,蒼秀將一批線裝書放到書架上,頓時引起一片驚訝。

這個時代是沒有線裝書的,所有的書都是和竹簡一樣的卷軸,畫也是如此,拿取觀看都甚是不便,上黨先前的書為了方便,沒有用線裝,而是用成長長的折子狀,就已經是被大贊的發明了。

書一上架,立刻被等候的寒門士子一掃而空,上黨的廉價書籍一直是文化輸出的利器,為無數寒門士子學習提供了材料,他們當然也不會吝嗇於在這方向贊揚上黨的仁義善舉。

而蒼秀《國道》也跟著這些書一起上架了。

一些沒見過這書的幽州寒門士子只是粗略一翻,很快便沉迷進去。

於是很快,書店的消息便傳遍了讀書人的圈子。

……

這個院落是國際知名設計師親手設計的,幽雅靜謐,進去就能讓人體會到書香門第之氣,加上還有專門的聚會間,雙層墻壁,隔音甚好,又有地暖,很快就成為這些文化人冬季的聚會的好去處。

蒼秀兒不徐不急地在幽州呆了一個月,終於在書吧裏偶遇了王浚的侄孫“王崇之”。

這是一位仙氣飄飄,甚是文雅的青年,被邀請來聚會時,幾乎是被簇擁著過來。

蒼秀於是在他入門時,悠然在二樓露台上一眼凝視而來。

她一身男裝打扮,卻宛如清風朗月,風采昂然,那臉不負她幾個小時的捏造,讓樓下人看得驚艷不已。

然後的事情便很簡單了,在魏晉,臉就是通行證,自然有人來邀請她一聚。

這時候就要拒絕,然後讓人看到自己那一手好字,再請,再拒絕。

再然後發表一些見解。

……

最後才為這位求才若渴的少年人打動,親自一見。

逼格刷夠後,蒼秀便很快和這位王家人交上朋友。

當然也就知道段氏鮮卑與王浚的一些交易信息,這些並不是什麽秘密,從這王崇之處打聽,只是為了消息更快而已。

她繼續幫王崇之與上黨牽線,開始告訴這些士族,上黨喜歡什麽,上黨最喜歡的牛羊,尤其是段氏鮮卑牧養的牛羊,希望能大規模采購。

這是好事,幽州的士族紛紛答應,並且表示山高路遠,我們助你代為購買。

段氏鮮卑也對上黨的各種貨物表示需求,三方都很滿意,建立起了一個簡易的聯盟。

看到情況差不多了,蒼秀便悄然離開,回到渤海郡。

有王崇之這幫在上黨有利潤的士族,這也讓接下來幾個月,渤海郡都平安無事。

畢竟搶才多少點收益啊。

就在北方段氏鮮卑與王氏家族合作無間之時,蒼秀以私人的身份向王崇之去了一封信。

信裏表示,最近上黨貨物供大於求,所以降價了,其中很多能便宜出給你,記得不要告訴段氏鮮卑,去年大旱耗費靡多,多出的財物,可解王刺史燃眉之急。

很快,她收到王崇之的回信。

對方回復,大善。

蒼秀兒微微一笑。

魚兒上勾了。

利益綁在一起,是最穩固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