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舞台多大(第4/4頁)

但這一條她暫時不能頒布出來,因為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它對世家大族的殺傷力,它遠遠勝過如今已經流通到洛陽的鋼蹦,一但發出來,朝中權貴會立刻放棄什麽平定判亂——到那時,在他們眼裏,上黨會成為威脅最大的判亂。

她如今還在小心維護著上黨這點工業火苗,它需要巨大的市場、人口、技術,在這一點上,前期的它必須紮根在廣闊的土地上,失去洛陽及南方市場後,哪怕工業能發展,也遠不會有現在迅速。

但洛陽和南方的安穩是暫時的,北方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已經在爆炸邊緣,這是從東漢積累下來的歷史負債,漢人的大量減少,胡人填充進北方空缺,但卻沒有給底層胡人足夠的政治地位,只是對他們的首領進行漢化和扣押。

胡人承擔更多的勞役和戰鬥——幾乎每一次北邊戰亂,中原政權都會用內遷的胡人平叛,但在戰鬥後,胡人的死亡是不計入戰損的,所以有我損失四百士卒破人家數萬騎兵這種記錄。

更過分的是遇到天災後卻沒有足夠的救濟,江充一個“徒戎論”建議把胡人遷回草原,卻沒有說他們在這百年裏開墾的土地怎麽補償。甘肅大旱,氐人流亡成都,朝廷讓人家按時回去就算了,太守還設卡把他們沒有多少的財物沒收。

這種情況下,八王之亂還又把漢人的有生力量掏空,這巨大的權力真空出現,胡人補充進去,套句俗氣的話,那就真是歷史的必然。

更過分的是,因為竹林七賢、王衍等人的名士效應,標新立異成了刷聲望的必備之選,務實官員被人嘲笑汲汲功名,遊山空淡不幹事的人反而被選稱視功名利祿如浮雲,被人贊賞。

問題是你不幹事就滾啊,占著茅坑幹嘛?

所以她才會將觸手伸向北方,培養新的市場和人口,這一點上,肖曉做得再好不過了。

但用鮮卑人卻要小心反噬,肖曉曉早早將觸手伸到東部鮮卑,就可以看到她想利用鮮卑間勾心鬥角獲利的圖謀。

魏瑾懂她的意思——要盡快將思想和書籍送到草原上,助她改變這個目前只知道掠奪,不知道產出的部族。

“不用心急。”單謙之微笑道,“還有時間,沒有到最壞的地步。”

魏瑾緩緩點頭。

石勒、王彌、劉淵這些新貴判黨的殺傷力其實並沒有那麽大,他們求的是統治,真正殺人如麻,傷到中原根基的石虎之流,她會提前找到,把它掐死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