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4/4頁)

“當然。”婁甯點點頭,“就算沒有吳哥吳姐的幫忙,我們也該保證真材實料。”

不多時,麥香館與水果飲品店的合作也安排上了,顧客們多了不少的選擇——橙子氣泡水、檸檬氣泡水、香蕉鍋炸——吃了辣的灌上一口解辣,吃完正餐來個甜品收尾,完美。

“囡囡,你做的辣椒醬可受歡迎了。”婁奶奶從家中打電話過來,隔著電話眉飛色舞,“他們都說以後還訂,你有空做好就一起寄回來呢。”

“嗯,他們喜歡就好。”婁甯笑笑,放下電話,想了想,又打開朋友圈。

-

試鏡廳。

嚴格意義上來說,顧逞試戲的男一號K,是一個性格並不完美,甚至還有些惹人討厭的人物。

K是個烹飪天才,但認準了死理,只管自己的一套,終日與食材打交道,為人處世極度冷漠。

盡管眼高於頂惹人生厭,但K憑借著絕對的實力和雄厚的財力,甄選最優越的食材,制作最頂級的菜肴,在業界內一路順風順水,沒人敢質疑他的決定。

直到K在一次廚房事故中,意外失去了引以為傲的敏感味覺。

K的天賦有一半就建立在遠超常人的味覺之上。但在後廚爆炸事故後,他的神經出現問題,以至於味覺紊亂。從此他嘗不出鹹淡,鹹味的食物說沒有放鹽,白粥說是鹹得像倒了一罐子的鹽。

他的名聲徹底敗落,昔日被他冷眼待之的同行都來看他的笑話,甚至落井下石。

故事開篇就發生在K前所未有的人生低谷時。

與K截然不同的L,則是個熱情開朗,靠著勤奮和努力練就本事的烹飪家。不同於K的天賦滿分和絕對科學烹飪理論,他相信只有灌注了美好情感的食物,才能站到烹飪頂峰從而打動人心。

已然失去立足的根本,而對手雄雄崛起,如何演繹這個冷漠封閉、跌下高塔的K。

沒有任何台本,只有建立在人物背景之上的一個問題:“如果你是K,你接下來怎麽做。”

排在顧逞前面的演員,大同小異地演繹了一個更加封閉自固的烹飪天才。這些K不斷地反復檢驗,寄希望於不倚靠味覺,單單憑借嗅覺和口感,也能重拾烹飪技巧。

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行的,因為科學證明過,人類在進食當中品嘗到的味道,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覺感知,還包括口腔到鼻腔的氣味嗅覺,甚至於後者比前者重要得多。

所以才會有鼻炎患者吃飯時味同嚼蠟的體驗。

按照人物設定來看,K也正是這樣一個完美踐行科學的烹飪理論家。

但顧逞想,K真的會這樣做嗎?

一個真正著迷於烹飪,以烹飪為己任的人,一個與她在某種程度上很接近的人。

他應該很清楚,失去了味覺的自己,就相當於失去了曾經全身心仰仗的基本標準。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主動幫助他,如果不能擺脫困境,或許他的烹飪生涯就到此為止了。

越是理性的人此時越應該憑借理性判斷做事,他應該去尋求能夠盡快擺脫困境的辦法,而不是一味地在黑暗的小房間,如同一匹困獸。

與其他試鏡者走向相反,顧逞演繹了一個主動尋求L的幫助的K。

導演組和監制方面上沒有表情,這些人都是千錘百煉的人精,直到試鏡結束,表演者也不會猜出試鏡的結果如何。

他從試鏡廳裏出來。

“逞哥!”梁助理緊張兮兮地遞來一杯不加糖的摩卡,“怎麽樣了?”

“回去等結果。”言簡意賅。

……

這頭暫且放下工作,婁甯發現顧逞忽然更新了一條朋友圈:[/劇本封面照]

她嘴角含笑地默默點了個贊,評論:“這就是你前陣子說的,要面試的那個角色嗎?”

秒回,莫名像個求誇的孩子,“嗯,謝謝你的幫忙,面試很順利。”

她繼續敲字,“那也是你工作能力好,恭喜。”

在朋友圈評論互動完,婁甯想了想,又切到聊天窗私聊,“我已經回懷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