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離別(第2/3頁)

統領和他的親信們徹底嚇尿了。

也老實了。

不過他們沒有被關押太久,就在船艙兩側的舷窗露出一點晨光的時候,那些黑衣的仙官們又來了,為首的中年仙官甚至還給化虎大廚子帶了些煙草,倆人抽了一會兒煙,才把關押的斯裏蘭卡統領抓出來,給他們眼睛上蒙上黑布。

這統領和親信們被押送出去後,只感覺自己轉換了多種交通工具,而後又似乎來到了科倫坡的街道上,因為他聽到了熟悉的語言,聽到了群眾對他們的怒吼與指責。

當他們被摘掉眼前的黑布時,只看到了身側的絞刑台,與面前人頭攢動的百姓和民兵。

一位身穿軍裝的陌生男人站在絞刑架前,操著本地的僧伽羅語,衣著樸素,言談溫和,像是族中德高望重佛教僧侶,在民眾面前列數他的多項罪行。

這位在斯裏蘭卡任職三十年的統領並不知道,在大明攻下斯裏蘭卡後,早就想換掉他了。但他本人雖然劣跡斑斑,三十年來如墻頭草一般四處討好,但他是本地平民家庭出身,了解斯裏蘭卡百姓的習俗和人心。如果直接撤換他,保不齊他會煽動斯裏蘭卡百姓,進行民族性的反抗和暴動。

所以戚雨信和小燕王就決意先穩住他,對他許諾好處,用他的手把必要的惡事做盡。

而另一邊,拉克希米找到一位斯裏蘭卡出身的地方官員。這位地方官員信奉佛教,熟悉復雜的宗教環境,而且也是平民出身,曾在印度的貧困地區做了十年的官員,管理經驗很豐富。

斯裏蘭卡是一個佛教與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在被荷蘭和英國殖民後,伊斯|蘭教勢力有些擡頭,但拉克希米不希望印度的唯一離島,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地區。

因為拉克希米驅逐外敵後,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在境內的摩擦逐漸顯露出來,如果斯裏蘭卡島上以伊斯|蘭教為主,在境內摩擦加劇後,保不齊會有大批穆|斯林逃離印度本土,到斯裏蘭卡上抱團立國,那就會把斯裏蘭卡分裂出去。

而佛教更加溫和,不容易起爭端,斯裏蘭卡本來也有一定的佛教基礎,如果改成佛教為主的國家,對於拉克希米的統治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所以就有了這個計劃。

這位斯裏蘭卡統領把壞事做盡,血腥鎮壓之後,一個伸張正義性格溫和,又出身斯裏蘭卡佛教的新統領被任命,而後在群情激奮之中,絞死舊統領。

所有的不滿情緒都得到了宣泄,做過了壞事的人有了淒慘的下場,多麽美好的結局啊。

那位即將上絞刑架的舊統領聽著新統領歷數他在位三十年的“罪行”,竟一句也辯駁不出來,恍惚與絕望之下,被掛上了絞刑的繩索。在他吊死的一瞬間,廣場上爆發了歡呼聲,一切隱藏在正義與邪惡外衣下灰色的權力鬥爭,都被這一刻的歡欣蓋過。

這一刻,權力場中每一個好壞參半的人物都被定了性。

既滿手血腥也包全斯裏蘭卡一定自治權的舊統領是被打敗的邪惡。

新來的溫和正義,言辭透露著智慧的新統領,是光明的未來與希望。

而組局的大明朝,則成為了“比荷蘭人和英國人都好的東方人”。這些來殖民的“主子”們,也在斯裏蘭卡人心裏排了個一二三四。

在舊統領被絞死之後,斯裏蘭卡人幾乎沒多少反抗的接受了大明商會的進入,街上也漸漸出現了許多的漢字招牌,甚至中餐館。

與此同時,俞星城、小燕王、溫驍與譚廬四人,正在阿格拉紅堡的謁見之間,簽訂了大明與印度之間的多項協議。其實協議主要與進出口有關,兩方對於未來三年內彼此出售進口的商品的最低額度有了一些限制,對於交換的價目、兌現的貨幣也都有詳細的規定。

在其中,大明使用了曾在南洋各國通行的“大明通商戶部銀行”的銀劵,並且戶部銀行將在斯裏蘭卡與新德裏、孟買等多個地方建立分布,作為印度支付向大明外匯的主要手段。

大明在海貿的起步,雖然遠比大英、法國或葡萄牙要慢得多,戶部銀行也是仿照一兩百年就建立的英格蘭銀行、威尼斯銀行的模式,但終究是這樣慢慢建設起來了。

拉克希米也意識到,在所有國家都不看好印度的崛起時,大明雖然給予了支援,但這支援絕不是無償的,未來將會有數年,需要全國上下的農產、工廠,來償還這長期的債務。而她也明白,這位大明來的皇子,也完成了他在印度的使命,即將離開這裏了。

之後大概會有其他的官員陸續前來,接替這些具體的事務。

小燕王他們將正式從加爾各答港離開印度,拉克希米為此舉辦的盛大的歡送儀式,加爾各答港的碼頭上,有不少持花環或神像的印度民眾,用並不標準的漢話喊著“大明”“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