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書院接旨

梁帝的旨意來得很快,眨眼傳遍了書院上下。

聖旨的意思清清楚楚,一是嘉賞,二是陛下將親臨竹岫書院赴宴,與師生同席,安撫宮學子弟。

狄族一事雖大而化小,但該賞之人還是得賞,除卻杭如雪的功勞外,當日那幾個留在林中,與狄族人周旋的宮學子弟亦是居功甚偉,不僅沒有丟卻宮學顏面,甚至某種意義上,算是阻止了一場“大戰”的發生。

他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沒有去做那兩國發兵的導火索,便是梁帝最為慶幸的地方。

其中八人之中,留下來獨自對抗狄族,以一人之力拖延時間的駱秋遲,自然又是當居首功。

梁帝知道他出自寒門,又是宮學新一任的麒麟魁首,文武兼備,人才出眾,是不可多得的俊傑英才後,沉思許久,大筆一揮,竟給了他一份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殊榮——

他以大梁君王的名義,親筆替他寫下了一封拜官帖,蓋上玉璽,還賜他“義勇俠”的封號,將拜官帖與那“義勇俠”的令牌一同放入匣中,隨聖旨一齊送到了竹岫書院。

先不說那“義勇俠”的頭銜,單說這封拜官帖,可真是大梁史無前例的殊榮了,這可比賜下一千兩黃金都來得貴重!

原先在大梁,等級森嚴,寒門想要打破階層,入朝為官,需經歷多達二十九項考核,為期五年至十年的“下放磨礪”階段,如此苛刻的條件下,最終通過之人自然少之又少。

是故,大部分寒門子弟想要走上仕途,簡直比登天還難,他們從一開始就輸了王孫貴胄一大截,而世世代代如此延續下去,寒門便永遠是寒門,貴族永遠是貴族,如螢火之與日月,兩個階層之間始終有著不可逾越的距離。

唯一能使寒門子弟跳過這些“巨石”,與世家貴胄站在同等起點上,公平競爭的,就是“拜官帖”。

拜官帖帶著一種舉薦性質,只能由官位極高的大員,或是世襲王侯這樣的顯赫身份寫下。它等同於一塊“敲門磚”,有了拜官帖,就能使寒門子弟免去那二十九項繁瑣的考核,以及五年至十年的下放時期。

多少寒門子弟苦讀詩書,懷揣出人頭地的願景,卻敗在了大梁對寒門無比苛刻的條件下,他們夢寐以求都想要一封“拜官帖”,以此改變命運,得到一個珍貴異常的機會。

可惜,大梁等級森嚴,一般世家貴族都是看不上寒門學子的,極少有大員或是王侯願意寫下這封拜官帖,他們都是身處顯赫階層,本便是既得利益者,又怎麽會去扶持寒門,做動搖自身貴族根基的蠢事呢?

但現在,駱秋遲,一個無門無第的寒門學子,不僅得到了拜官帖,還得到的是大梁有史以來,份量最重,絕無僅有的一封拜官帖!

他等於瞬間跨過了階層的障礙,同所有王孫子弟站在了同等的起點上,甚至比他們還要領先一步。

拿著梁帝親筆寫的這封拜官帖,他的仕途該有多麽順暢,未來官路等於直接打通,說一句“平步青雲”都不為過!

這聖旨一下,整個宮學幾乎都轟動了,那傳旨的公公也將駱秋遲看了又看,語氣中也帶著討好的笑意:“接旨吧,義勇俠,那拜官帖與令牌均在這匣中,你可要拿穩了。”

這天大的殊榮多少雙眼睛盯著,他必須要拿穩,往後造化如何,也全憑他自己了,但萬萬不可丟了聖上的顏面,他只許進,不許退,前路漫漫,一定不能辜負皇恩,辜負今日這番器重。

這公公是個“老辣子”,話中有話,明顯是在提點駱秋遲。

駱秋遲心知肚明,揚唇一笑:“皇恩浩蕩,學生自然得穩穩接住才行,多謝公公提醒。”

說完,磕頭接旨謝恩,衣袂飛揚間,氣度從容,不卑不亢,那公公滿意地點了點頭。

身後一眾人也趕緊跟著接旨,一片歡喜的氣氛中,唯獨一道俊秀溫雅的身影,深深埋下了頭,緊緊捏住雙拳,幾乎要將銀牙咬碎了。

等宮中的人一走,書院立刻像炸開了鍋一樣,每個人都圍向駱秋遲,其中竹岫四少擠得最快,那謝子昀喜上眉梢,一副與有榮焉,比駱秋遲還要高興百倍的模樣。

“駱兄,駱老大,你實在太厲害了,你才是當之無愧的竹岫書院第一人啊!”

他旁邊的齊琢言也擠上前,一臉狗腿子道:“叫什麽駱兄啊,現在該改稱‘義勇俠’了,這可是陛下欽賜的封號啊!”

“對對對,瞧瞧這塊牌子做得多精致,這‘義勇俠’三個字,聽說還是陛下親筆提上去的呢!”

“還是咱們駱兄牛啊,一個義勇俠,一個麒麟令,腰間都有兩塊牌子傍身了,翻遍整個宮學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吧,這才叫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最牛的還是這拜官帖,你見過皇帝給人寫拜官帖的嗎?要不是托駱兄的福,咱們這輩子都開不了這樣一回眼界啊!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