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皇帝的煩惱(一)(第2/3頁)

道琴微微頷首,她也覺得這個八弟妹現在不至於那麽……

“說來,她也難。”兩個已經站在絕大多數人頭頂的女人沒那麽刻薄,此時倒是很公允的說:“老八如今也只有一兒一女,沒孩子這事,怕是根本賴不到八弟妹頭上。”

“只是她那個境況,老八風光的時候她未必沾上多大光,倒黴的時候卻少不了她陪著吃掛落。做女人,差一點運氣,也實在是……難。”

缺少幾分運氣的那個女人的丈夫,此刻卻在京城的秋末冷風中,站在宮裏發呆。八貝勒胤禩剛從西華門入宮,站在隆宗門外,隱約能聽到後頭弘德殿裏的讀書聲。

朗朗書聲倒是給胤禩打了一針強心劑,他的兒子弘旺也在裏頭,旁邊昭仁殿裏,他家大格格也在裏頭跟著讀書……為了孩子們,他今兒來這一趟,哪怕冒著風險也不算虧了。

乾清宮裏的胤禔也在煩心,不知道“給新君找麻煩”是不是什麽保留節目,反正他登基這一年就沒太消停過。好不容易將朝廷裏戶部搞出來的案子順利處置,南邊又鬧了亂子。

東南粵地有僧道創教,漫山遍野的發展信徒,大有像白蓮教發展的架勢。

“皇上,粵地土客械鬥不斷,宗族之間也如幹柴一般,經常鬧的不可開交。”大學士李光地稟告道:“如這種白蓮教一樣的東西,任其坐大,後患無窮啊。”

白蓮教這個神奇的產物,自打誕生開始,目的就是搞事。從南宋搞到了現在……與太平道真是交相輝映。

胤禔翻看著朝中曾經的奏折和一些舊档,問道:“朕想知道,為什麽每次都在事情鬧大、鬧到無法遮掩的時候朝廷才知道。難道地方官,從巡撫到知縣,事前就沒有一個人聽到半點風聲?”

造反啊、起義啊,那可不是三五十個人結社,又或者是聚會,那是幾百號乃至於幾千號人鬧事,難道當地的官員是植物人?

只要鐮刀割到他身上,他才知道刀來了?!

“回稟皇上,這事臣倒是有些心得。”曾經在廣東做過官的鄂倫岱也被叫來了,此刻抓住機會趕緊說道:“三載考績,吏部的評判標準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屬地無白蓮教等。”

“地方官都樂於將這種事掩下,能悄沒聲兒的解決才是上上策。甚至有時候就算知縣、知府報到了巡撫衙門,巡撫也是願意先解決,後報給朝廷。臣駐防廣東做副都統,就見過這種事。”

胤禔聽的頭疼:“朕知道吏部京察大計的標準,但你的意思是,如果一個地方出現了這種情況,白蓮教一類的東西,吏部會將這個看成是官員的汙點?如果他順利解決了呢?教化百姓了呢?”

“回皇上話,那也是汙點,只要出了這種事,地方官在吏部的評價,就要從上中變成中下。”張玉書道,“此條的原意是讓官員在地方上抓緊教化百姓,祛除淫祀。”

“但這樣緊逼著,難道不會讓官員擔心自己仕途,導致隱瞞情況?”胤禔反問:“朕記得自先帝在世時,朕陪著先帝微服,結果就遇到了有人假冒延恩公之名造反,已經鬧得有些日子,可當時就在江寧的先帝居然沒有收到消息!”

“長此以往,必然會釀成惡果,你們說呢?”

“皇上聖明燭照,臣等嘆服!”

又來了,日常頌聖真是朝廷官員生活的一部分,胤禔揉揉耳朵:“朕聖不聖明,也得看你們這些切實辦事的人。若是朕說往東,你們說往西,傳到底下又被傳成了往北,這朝廷得變成什麽樣。”

“好了,朕意已決,只要粵地處置得當,沒有造成太糟糕的後果,那麽吏部記档就不要將巡撫、藩台、知府、知縣等記成中下。”

“皇上,以臣淺見,如此恐怕也有弊端。”剛剛回京,被胤禔弄進南書房的鄂爾泰開口了,只是沒等他繼續說下去,外頭就來人稟告“八貝勒遞牌子求見皇上。”

“老八?”胤禔心中皺眉,外人不易察覺的停頓一下才道:“叫他進來,急急入宮說不定有事要說。”

胤禩一來就見不同年級、不同官職的一幫人在乾清宮裏,他心道來得不是時候,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八貝勒行禮之後,就地說道:“臣今日入宮,是聽說皇孫中有人將南山集帶進了宮。”

幾個大學士、南書房學士還一臉發懵,鄂倫岱更是不曉得那是什麽東西,而胤禔心中一凜,他想到了一個詞:南山集案。

而南山集案還和皇孫扯上了關系,胤禔吐出一口氣,語氣平靜:“八弟說說罷,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事要從弘旺和訥甘入宮讀書說起……

自從弘旺入宮讀書,和其他府裏的堂兄弟一樣,為了方便幹脆住在宮裏了,之前又和大部隊跑到暢春園,一幫孩子又讀書、又玩,簡直是樂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