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父親們(第2/3頁)

“學士,我想問問,靳輔和小於成龍到底是怎麽結怨的?”康熙時候有兩個於成龍,一個是已經去世的清端公於成龍,另一個就是現在的直隸總督小於成龍。

戴梓的病好了,晚秋時節開始陪胤禔讀書,在頭所外書房給他上課。這一日,胤禔就問到這個問題。戴梓對治河也頗有興趣,這個問題正好撓到了他的癢處。

“阿哥有所不知,他們倆的恩怨從二十三年開始就結下了。”戴梓給胤禔說起了原委,論起來,這事還是要怪康熙。

靳輔治河原本已經有了成效,修出了中河,漕運也好了起來。但就在應當繼續的時候,康熙和靳輔的觀點發生了分歧:靳輔覺得應該趁熱打鐵,多修減水壩鞏固成果。

但康熙希望靳輔能夠更多的注意下遊洪澤湖的問題,疏通好了,洪澤湖不發水,能夠保住兩岸良田。

君臣觀點分歧,康熙還是尊重這位治河能臣的,但他也希望靳輔為朝廷想一想,治河多年耗費無計。如果只修減水壩,而不疏通下遊,洪澤湖承擔壓力。兩岸良田一旦淹沒,百姓流離失所,又是個大問題。

胤禔聽到這裏,隱隱有了猜測,他想問就問:“學士,那時候正在任安徽按察使的小於成龍,是不是對皇上說了什麽?”

“是。”戴梓嘆道:“臣當時正在南書房,此間種種也是親眼所見。小於成龍原本就對靳輔的辦法不以為然,可是境內黃、淮、運河務都歸河道總督管著。

小於成龍就上書皇上,奏請自己疏浚境內的下遊河道,然後皇上允準了。”

胤禔道:“我好像記得,二十四年的時候,他們還進過京?”

戴梓道:“那年年初,他們進京述職。靳輔覺得小於的辦法有後患,小於認為靳輔是吹毛求疵,那場禦前討論明相也參加了,他支持靳輔的看法。因為與會大員各有看法,甚至皇上都一直猶豫……”

“所以最後不了了之。”戴梓給胤禔講,隨手還畫圖,胤禔看明白了:“原本他們各安其位也行。可是隨著中遊疏浚完成,下遊就成了兩邊必爭之地。”

戴梓笑笑,當然還有別的,如今這件事炒的這麽熱,和明珠旗幟鮮明的支持靳輔不無關系。那位納蘭太傅,到底想要做什麽呢?

朱彝尊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成德遇險,他還跑去淥水亭和顧貞觀、吳兆騫相對垂淚,哭的老淚縱橫。然後明相一系列操作就讓幾個人看呆了。

最後還是沈瞭當機立斷:“顧先生之前不還說要去親眼看看嗎?所謂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會避出去也是好的。成德公子若在此,也不會讓幾位先生牽連進這種事情裏吧?”

“……我也奇怪,明相並沒有叫我做什麽。”朱彝尊有些苦惱,這幾年他站穩了腳跟,在康熙面前比高士奇有信用多了。如今這個情況,“我要不要說些什麽表態?”

“千萬別。”顧貞觀這會極為果斷:“你不說話,只要在南書房,就是好事。”

朱彝尊如今最好保持一個中立態度,他和成德交情盡人皆知,和明珠幹系不大,皇帝也知道。他保持中立,才能在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說話,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下元節前,顧貞觀和自告奮勇帶路的吳兆騫都要北行,除了明珠派來的隨扈,沈瞭和沈宛居然也跟著去了。胤禔前往送行,驚訝的問沈氏姐弟:“北邊寒冷,你們這樣去,不要緊嗎?”

男裝的沈宛搖頭:“成德公子給我們一個安身之所,如今他遇難,無論如何,我們也得去看看。”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們走這一趟,也算盡了心。

胤禔看了自己身後的幾個哈哈珠子,現在想想住在宮裏真是不方便,他想要派哈哈珠子跟著去都不行。胤禔嘆口氣:“先生們一路順風罷。”

“大阿哥聽我一句。”顧貞觀道:“阿哥如今已經成婚,就是大人了。明相的事情,阿哥不要開口,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都不要說話。”

“先生的意思是?”

“這麽多年了,太傅是個什麽樣的人,我也略有心得。”顧貞觀低聲道:“成德公子的事情……太傅恐怕是怨恨上徐乾學。這次打算一口氣將徐乾學打下去,讓他永遠滾出朝堂,不能翻身。”

“如今徐乾學、索額圖,於成龍攪合在一起。如果阿哥入朝之後也被裹進去,那就不只是朝堂之上的大臣之爭……阿哥要明白。湯斌身死、耿介避禍辭官,總會有人將這些同您和太子聯系在一起。”

胤禔默默點頭:“我明白了,多謝先生指教。顧先生、吳先生,沈姑娘,中正,你們一路順風。”

徐乾學那邊,湯斌的喪禮剛剛結束,市井上開始流傳一句歌謠“九天供賦歸東海,萬國金珠獻澹人。”徐乾學號東海,高士奇字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