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4/5頁)

楊嗣懷疑,南蠻的內亂已經結束。如今不過是虛晃一招,麻痹大魏。南蠻野心勃勃,可能覬覦這場戰事已久。

如此訊息傳到言尚和暮晚搖這裏,二人當然不能視作尋常。

言尚擅交際,他在官場結識的朋友諸多,楊嗣此信一處,言尚就開始寫信給劍南道節度使、給隴右道節度使,還有守著兩方大陣的數位將軍,向他們詢問詳細的軍務情報。

並且言尚擔心嶺南偏遠,信件往來時間太久會耽誤軍務,他讓這些人的回信稍後再回自己,最緊要的,是將回信送去長安。

數封情報一同到,言尚的老師劉相公坐鎮長安,定會看出其中問題。同一時間,言尚也給劉相公寫一封信,詳細說明楊嗣之所以通過自己口傳話的緣故。

甚至言尚留個心眼——他意識到,如果大魏和南蠻要開戰,楊嗣的這封信,會成為楊嗣戴罪立功的突破口。

言尚不光要為大魏著想,他還想趁機脫掉楊嗣身上的罪,幫楊三郎恢復名譽。

-----

四月時節,長安城中官場進入緊張狀態,劉相公主持召開廷議,商議南蠻情況,商議大魏兵馬調動,準備糧草。

劉文吉身上掛著軍職,當然也會參與這種廷議。

唯一被排除出去的,是皇帝。

但是皇帝顯然也不關心——臣子們太厲害,皇帝無所事事。滿朝文武商議言二郎送來的情報可信度有幾分、大魏對南蠻是戰是和時,皇帝在磨著大臣們,答應讓他巡遊天下。

皇帝興致勃勃,想要以天子身份巡遊大魏國土,看看自己治理的大魏是如何強盛。

政務們有幾位相公管著,皇帝插不上什麽手。言尚在長安的時候,皇帝還試圖跟大臣們爭一爭。言尚走後,皇帝發現自己爭不過這些大臣,他又唯恐時間久了,暴露自己才能淺薄,便幹脆隨大臣們去了。

而今,皇帝只是想巡遊天下而已!

但是劉相公等人拍案,要打仗。要打仗,自然要戶部對賬,要保證國庫糧草充裕,要算著每一分錢的用處。皇帝想要巡遊的事,自然要拖後,不能準。

劉相公為人剛硬,他一力壓下朝堂上反對打仗的聲音。在他看來,南蠻籌謀已久,若是大魏不開戰而求和,會讓南蠻得寸進尺。大魏兵力也許不如南蠻,但是大魏充裕的後備物資又遠非南蠻可比。

這場仗,無論輸贏,大魏都要打。

劉相公本提防著劉文吉從中使絆,阻止戰事。因士人和內宦的矛盾如此明顯,劉文吉會反對他的一切決定。

但是劉文吉並不反對戰事,讓士人們松口氣。

劉文吉確實不反對戰爭。士人團體能從戰爭中獲利,內宦也可以。戰爭是升官最快的一種途徑……劉文吉要將內宦的勢力安插得更深,要把趙家為首的投靠自己的士人勢力全都捧上高位。

只有皇帝不痛快,跟劉文吉抱怨自己巡遊天下的機會被劉相公打回來,沒人在意自己一個皇帝。

劉文吉敷衍應付著皇帝,心中鄙夷對方的短視。

然劉文吉這番配合戰爭的心態,在四月底改變。一行南蠻人喬裝打扮入長安,他們不見皇帝,先見這位劉公公,讓劉公公配合南蠻。

-----

言尚和暮晚搖待在嶺南,每日一封書信,快馬加鞭在長安和嶺南之間傳遞。只怪他們住的地方實在太偏遠,訊息滯後太多,根本得不到最快的消息。

言尚心中煎熬,夜裏開始失眠,唯恐戰事早早爆發,而長安還沒做好準備。

言尚夫妻失眠之夜,南蠻已整兵,分為兩軍,各自從河西、劍南開始進犯。河西之兵由其他人領,劍南因是富饒之地,被南蠻阿勒王盯著,阿勒王親自布兵,坐鎮此處,想拿下劍南。

蒙在石跟隨在阿勒王身邊,見一旦決定開始打仗,這位剛愎自用的王者就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敏銳直覺。阿勒王不但讓人去長安見劉文吉,還讓人去調查劍南官兵們,調查對方的弱勢。

這一夜,劍南道這方邊關之處,因對南蠻有了警惕心,邊軍比往日嚴格了許多。但是到了後半夜換防的時候,守衛也開始松懈。

累了一天,楊嗣在帳篷中和往日一般入睡時,他閉著眼,忽感覺到光影移動。他當即坐起,一帳睡得昏沉的士卒間,他看著帳篷。一會兒,再有走動的人影照在帳篷上……

楊嗣長身一躍,從帳中翻出。

燃著火的箭只在黑暗中突襲營陣,敵人如刺客一般小心翼翼地摸過來殺掉守崗的士兵,一回頭,見到一個黑衣青年拔身而來,身如黑電——

“找死!”

楊嗣一聲長嘯,整個軍營就此蘇醒,戰局打開!

-----

月明星稀。

打更聲後,長安城中劉文吉的私宅中,劉文吉坐在角落裏,看著那異國人操著生疏的大魏話,對他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