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第2/2頁)

戚慎長臂穿過她腋下,抱起她說:“寡人陪你。”

兩人行走在王宮的甬道與花園中,寧靜月色下,戚慎一直垂眸在看什麽東西。

景辛:“王上,您在瞧什麽?”

“你的手。”

她的手又犯了什麽罪?

“牽著寡人。”

景辛:“……”

“恐有碎石踩滑,寡人憂及子嗣。”

哦哦哦。

她趕緊將手塞進他寬大掌心裏。

兩個人都很一本正經,被月光拉長了影子,走累了她便慢下腳步,他也跟著放慢了許多。

*

這場召集天下文人聚集的詩會已被朝廷納為文詔制,溫伯元諫言或可將首席才子列入九師,重振文才風氣。

本以為戚慎會拒絕,但他出奇地答應了。

答應得漫不經心,又讓一些感到危機來臨的武官沒有反對的余地。

文詔制有五個環節,前三個都已在溫伯元與文官們的主持下篩選出最具才氣的文人。眼見最後選舉臨近,景辛將沈淑英詔入了王宮。

沈淑英也參與了文詔制,已被溫伯元列為重點關注名單。

景辛在榮景園的茶寮裏接見沈淑英。

沈淑英再次見她,對她不如第一次親近,已保持了尊卑禮節的恭敬。景辛與她聊了幾句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宮想讓賦春居士任九師之一。”

沈淑英詫異好久才反應過來:“這是為朝廷選文官?”

“是,此改革尚未公布,你應該是第一個知道的。”

“娘娘為何選中民婦?”

景辛微笑:“你有才華,本宮喜歡你作的詩,大梁許多女子也喜歡你的詩。”她說,“你應該知道本宮破開文人被冰凍兩朝的局面有多不易。”

沈淑英沉默許久,忽然從椅子上起身跪下:“民婦恐要辜負娘娘一番美意了,民婦以為這只是評金銀。”她自嘲地一笑,說自己雖有才華,但更喜愛銀錢。

景辛沉默下來,沒有叫她起身,看出這不過只是人家拒絕的台詞罷了。

她問:“難道你與朝廷有仇麽?”

沈淑英肩膀一顫,用沉默作答。

在詔沈淑英入宮之前,景辛查過沈淑英的家世背景。

她是郴州縣師的女兒,但不是親生女兒,只是義女,而且還是十幾歲才被收養的義女。按照沈淑英被收養的時間線,她恰好查到是沈清月的父親沈折舟被滅族的那一年,除了沈清月一家,還有幾條旁支都被牽扯進來。

“你是興定十三年被滅族的沈氏的後代,對麽?”

沈淑英承認了,好像不怕死,也似乎像信任她,不擔心被出賣。

景辛起身攙扶她:“起來吧,我會盡力幫沈氏一族翻案。”

沈淑英愕然擡起頭:“娘娘?”

景辛笑了下,但也知道翻案不會像文詔制這樣容易。

她這才端詳沈淑英的眉眼,發現跟沈清月還真的有幾分相似的地方。原書裏沒有沈淑英這號人物,沈清月一直覺得自己在這世上沒有親人,秦無恒就是她唯一的親人。

她沒有詢問沈淑英認不認識沈清月,因為沈清月的名字是秦無恒的父親重新起的。如果她真的為沈氏翻了案,沈清月會不會去勸秦無恒收手?

景辛開始查找翻閱起興定十三年沈氏的案宗,斷案之人尚且告老還鄉,暫且無法得知生死。誣陷之人在戚慎即位後被罷黜,再無音訊,不知該從何查起。

景辛對大梁的戶籍還並不了解,本來想像在現代公安局找人一樣查查這個誣陷沈氏的佞臣,這一查才知道在大梁女子到了十八歲還未出嫁,便得由司徒列入名單,任將士主動挑選。一般都不會被武將選中,皆是分配給士兵作妻妾。

看完後她感覺太氣人了。

女子一點地位都沒有嗎?!

可這倒不是戚慎頒發的律令,這法令自開國便有,一直延續至今。

她看不得這種律法,好想開啟改革金手指,但她沒有啊。

放下滿滿的戶籍與案宗,她已經看得頭昏腦漲。

想了想,景辛交代雨珠把烤箱預熱。

這件事得求戚慎。

唉,她又要賣力去他跟前扮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