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互相交流(第2/2頁)

俊則俊矣,湊近了瞧,當真雌雄莫辨。

看某些細部覺得是女子吧,可態度大大方方,做事如此老道,比一般的經商男子可強得多了。

這得是什麽樣的人家,才能養得出這般的女子?

司娓娓也笑,“姑娘過獎……”

在這種地方,她一點也不用擔心女子身份會被揭穿。

人家京城裏院子裏什麽沒見過?

別說女扮男裝的,就是公公們來了,也得裝做不知道的模樣……

一番攀談說笑,司娓娓又多得了些有用的消息。

四皇子這次雖然損了一個番邦船長,但獲利巨萬,滿船的珍珠讓他喜不自勝,靠著撒珠攻勢,在老皇爺跟前刷了一波好感度,又拉攏了幾個勛貴人家……這些人家大部分都是從龍新貴,有地位卻沒底蘊,身份變了開銷巨大,而老皇爺新朝初立,各種規章制度又定得極嚴,想從中撈油水也不容易,所以迫切需要開辟財路。

四皇子這一露出風聲,這幾家就湊了上去,據說已經分好了股,還有各家出人手的比例。

司娓娓雖然對鶯語說不敢想摻和,其實搞一支遠洋船隊的計劃都已經做好了。

計劃歸計劃,真正要不要落實,還要看看四皇子這第二次下南洋的船隊,探路情況如何了。

沒錯,雖然試水的這只船帶回來了大量的珍珠,但司娓娓並不大看好這第二次出洋。

雖說柯大衛傲慢自大,但第一次能找到珍珠島,那家夥應該出力不少。

但柯大衛又看不上大泰人,在航行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把自己的航海知識透露給船員的。

所以船員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海上情況瞬息萬變,稍有差錯就是翻船人亡……再加上還有野生盜匪橫行。

司娓娓坐在床上,看著手機裏的南洋地圖,不由得搖了搖頭。

南洋各地,有盛產玳瑁,香料,珊瑚,黃金,白銀,寶石的……珍珠只不過是其中一項而已。

按著正常的航線,應該這幾樣至少有兩三樣才對。

只帶回來珍珠的,那就是瞎貓撞上了死耗子,意外到了一個只產珍珠的島,又好運氣地回來了。

跟司小官人每天到天快黑的時候就去“尋花問柳”不同,少年封大牛帶貨,那可是極認真的。

他們剛進京的時候,封大牛還是滿口的開陽縣土話,雖然開陽縣話跟京城的話差別不太大互相都能聽懂,但有些詞的語調和用法,還是略有點差別的。

業務員封大牛很是因為口音,遭遇了些嘲諷和鄙視。

但到了第六天上,封大牛就已經把自己的口音全都改了,如果不仔細聽,基本聽不出跟京城本地人的差別,封大牛也順利地把他們帶來的貨品,賣出了一大半去。

而且還都是翻了倍的高價。

原本沒打算靠這些貨掙錢的司娓娓,都小小地吃驚了下。

司娓娓還是搶在金牌業務員把貨物賣光之前,留下了幾件用來送禮的高端貨。

鶯語給司娓娓介紹了位南方布商馮老爺。

這位馮老爺家在南邊有上千畝桑田,也有自己的絲廠和織場。

馮家運到京城的貨物,大都是織綿和綢緞。

雖然不是皇商,但品質在京城算是中上等的。

司娓娓其實對古代的高端絲織品還挺感興趣的。

華國就曾被稱為絲綢之國,可見古代絲織業的發達。

有不少精美絕倫的技藝花樣,在現代都失傳了。

畢竟,絲織品又不像是金銀瓷器好保存,存到後世的少之又少。

司娓娓就從馮老爺手裏買了好些,只求種類不求數量,這弄回去都是可以傳給武三舅的寶貴資料。

馮老爺也不怕司娓娓會盜版,這個時代,能織出好絲料的商家門檻高得很,哪裏是買回去就能搞的?倒是這位司小官人見識不淺,閑聊中時有靈光閃現,倒給他不少啟發。

這日,司娓娓帶了兩件高端禮品過來,正是留下的羊絨衫,男式的花灰,女式的米白。

此時雖然是盛夏,但日子過得極快,用不了幾個月就能用得上,就朝圩村出產的羊絨衫的手感,司娓娓還是很有自信能打動人的。

果然那兩人一見就驚嘆不已。

馮老爺甚至還想跟司娓娓合夥做這絨衫的生意。

但一聽要養大量的羊,產絨量又極低,絨衫的價格堪比等重的黃金,這才打消了這念頭。

拿人手短,投桃報李,馮老爺也貢獻出了一個獨家消息。

“這幾日,朝中出了大事!”

“據說,那位遠在東安省的三皇子,要走背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