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就是分錢

手印按罷,就是分錢。

要不說司娓娓就是當慣了基層村幹的人呢,知道老百姓心裏最想的是啥。

臨來時就把二十兩銀子都給兌換成了銅錢,二十貫錢,從車裏擡出來,那就是滿滿一個柳條筐。

在眾多目光中司娓娓揮了揮手,崔小強和楊添才倆人把柳條筐上蒙的布給掀開。

就像是新娘子揭開了面紗一樣。

不,新娘子揭開面紗都沒這麽受歡迎……畢竟,這裏頭的錢,可是人人都有份的!

一貫為一千,都是用繩子串好的。

點算起來簡單,單村長叫了兩個算賬清楚的村民,點了一柱香的工夫就點完了。

單村長做事幹脆,也不分戶大戶小,直接按戶分,每家能分到六百多文錢。

這六百多文,拎在手裏,那也是沉甸甸一長串,非常的有存在感。

雖說上河村現在的村民家裏不見得沒有這六百多文吧,可這天上掉大餅子白來的好事,誰不是興高彩烈的啊?

一個個都是樂得合不攏嘴,拿到了錢就趕緊往回家送,但也有不是戶主的閑人不舍得走,就擱那兒站著看分錢的熱鬧勁兒。

崔小強在一邊看得津津有味。

他算是體會到了,在現代有些村子到了年根分紅,就坐村口發一沓沓的紅票子,那個快活,肯定是平平淡淡的轉賬比不上的呀!

除了裝車銅錢,司娓娓還帶了幾盒點心和臘肉之類的,這是酬謝老村長的。

另外,司娓娓花了不到一百文,在幹果店裏稱了幾斤零嘴果子,這會兒就當起了散財老人,每個小童都有份。

可想而知,現場的氣氛能有多歡快了。

司娓娓準備多帶一些樣品回去,她才一開口,就有上河村的村民爭著動手,給整了一大袋子……要不是司娓娓表示已經夠了,村民們能把馬車上全給裝上。

司娓娓一行人走的時候,全村人都出來送,馬車都快要瞧不見了,村民們還站在路邊呢……

買下了礦渣山,司娓娓又去了季家父子介紹的亨通腳行。

有熟人領路,而且司娓娓這位主顧的生意還是個長期的。

從應祥縣到開陽縣,運的是礦渣,他們腳行也不用管裝車,只要拉上送到開陽縣就好,按車結錢,那些礦渣都堆成了山,要全都運過去,最少也得一年兩年吧?

本來腳行的掌櫃一聽司娓娓要運的是礦渣,差點就要翻臉。

應祥縣多鐵礦,煉出來的鐵是值錢又稀缺了,可多余出來的廢渣就麻煩得很。

礦渣少了還好,無非填埋起來,礦渣多了,那就像上河村一樣,毀地毀田,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這東西可以說是人人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的,這位姓司的小官人卻說買下來要運回鄉!

不過,在司娓娓表示可以付訂金,立契書之後,這掌櫃的也就想通了。

這個活要是真的,其實是好活兒啊!

應祥縣到開陽縣,快的話大半天就到,在開陽縣住一宿,第二天就能回來。

比去別的地方可強得多了!

而且這個礦渣又不值錢,保準路上沒有劫道的,他腳行裏的那些力工,也不用擔心哪個起了小心思來個偷摸私藏,又大量又長期,實在是個非常好的生意啊!

於是痛快地就立了契書。

司娓娓這趟來,除了置產業之外,還計劃買幾個仆人。

不管是朝圩村,還是衛星村,壯年勞動力的短缺,始終是個大問題。

先開始,朝圩村摸不清外頭的局勢,而且手上也沒錢,但後來衛星村建好,開陽縣穩定下來,也有了閑余資金……

若是大泰朝本土人士,有了錢自然可以買莊子買仆人,手裏捏著賣身契,一般情況下都不用太擔心管束不了仆人們。

司娓娓和王大軍他們,那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想買人回來的。

但崔小強說得對,大環境如此,他們也得相應調整。

總得自身有力量了,才能去實現理想吧?

如今要開發鐵渣再利用項目,不能不買勞力了。

村子裏的年輕人本來就不多,只能有一半的人在外頭,而衛星村就占去了差不多一半,是再也分不出人了。

更何況,朝圩村的年輕人要出了村,那就是從社會主義一下子來到封建社會,生活條件落差很大,原先在衛星村還能輪換,要去再開新項目,輪換都沒法輪換了……

仍是由季家父子介紹領路,司娓娓又去了應祥縣的人牙子那兒。

據說這位姓魏的人牙子在縣城裏名聲還可以,做買賣還算誠信。

而司娓娓來挑人正好趕上了時候。

據魏牙人說,若依著往年,縣裏絕不可能有這麽多的人要發賣。

就是因為去年三殿下剿滅了王家,還把縣裏幾個依附王家的家族也給端了,為首的都送上了黃泉路,余下的仆從旁支,姻親故舊,好些就都被關在了大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