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應祥縣城(第3/4頁)

“但是咱們現在的形勢又不一樣了。咱們已經知道了,六縣的局面是安定的,而且全都在三皇子的封地,三皇子呢,又算是被咱們抱上的金大腿。咱們只要不作妖,不樹大招風,我想一般的發展,還是不會招人眼的。”

“所以咱趁著年景還沒發展起來,買下一些奴仆當勞動力,是完全可行的。”

“古代的大戶為啥不怕奴仆不忠?有了賣身契,那就是掌握著對方的生死!”

“咱們在應祥縣建的礦場,買下的工人就只叫他們開礦,當然了,肯定不能跟劉土豪一樣,剝削太黑,反而雞飛蛋打,咱們肯定要實行965,包吃飽穿暖,子女上學。這個福利,在這會兒絕對是最高的,正常情況下,他們肯定不會有異心。再說,咱們得把礦場跟朝圩村完全隔離開啊,最多也就是衛星村跟礦場有聯系吧,外地的田莊也照著這個來辦,這樣,田莊,礦場接觸到的核心幾乎沒有,也就沒啥可泄密的,最壞的情況就是泄露一點采礦的技術,制糖的竅門罷了。”

司娓娓聽著點點頭,“嗯,聽著的確可行。”

王大軍也表示贊同,“這個法子是比衛星村的模式快多了。”

崔小強笑嘻嘻地,“你們不是沒想到這個法子,就是有顧慮唄……社會主義一下子變成了封建主義,確實挺難接受的。但是咱們要明白,幹什麽都得循序漸進的。就算咱們要搞小農莊式的田園社會主義,也得先有人有資本不是?自上而下,從社會主義變成封建主義很難,但從封建主義變成社會主義可簡單多啦!”

回到村子,司娓娓叫上朝圩村的幾個人開了個簡短的會,定下了要買農莊和礦山的方案。

眼下礦山的需求比較緊急,就先去買礦山。

這次司娓娓出村的時候,就帶了一個年輕小夥,楊添才。

楊添才是楊二爺爺的遠房侄孫子,楊二爺爺開鐵匠鋪,從一個坐等養老金發放的閑散孤老頭,一下子變成了村裏很重要的鐵匠鋪的負責人,老漢一下子就抖起來了。

村裏派去跟他做學徒的幾個年輕人,老漢還要挑撿一番,覺得合格有材料了才肯收下。

這個楊添才就是楊二爺爺比較滿意的徒弟之一。

因為村子裏的金屬材料嚴重不足,限制了村子的發展,所以司娓娓早就有去外頭買礦的打算,平時就讓幾個年輕人在學習著這方面的資料。

而關於采礦的資料,朝圩村肯定是不缺的,武三舅在采礦這方面的技術,絕對是綜合全方位的。探礦的技術有,小作坊的生產技術有,高度智能機械化的也有。

武三舅那邊,甚至還開發出了檢測礦產的app,直接傳送過來。

現如今,司娓娓和楊添才的手機上,就都裝著這個app。

只不過手機電量有限,他們平時,除非碰到緊急情況,不然是絕對不開的。

年前賣羊毛衫還有土豆,衛星村就掙了一大筆。

後來趙小二為三皇子種土豆大獲成功,三皇子派人送趙小二回來的時候,就送了一馬車的賞賜,還有個大活人蓮香。

但其實最值錢的,還是一盤子金子。

這金子足足有五十兩,折合銀子五百兩,又是一筆大錢。

當初村民出村的時候就有約定,如果是單純個人掙到的錢,個人可以得三,集體得七。

這樣趙小二能得一百五十兩,而村裏能得三百五十兩。

但趙小二對銀子沒什麽概念,留了五十兩做零花,其余的全都上交村裏。

司娓娓做主,給他兌換成工分。

這樣村裏能動用的現銀就一千多兩。

據王大軍打聽得來的消息,在應祥縣買個荒山,也就用不了二十兩銀子。

買一個壯勞力,大概是十兩左右,若放在半年前,因為逃荒的人多,這個價才五兩。

這樣,買下十來口人,外帶一座荒山,再加上初期建設的投入,應該足夠了。

這次去買礦山,就由司娓娓帶隊。

隊員就是崔小強,楊添才。

上路的時候,衛星村這邊給準備了不少東西。

主要都是吃的幹糧零嘴,調料糧食和灶具。

至於衣物和被子什麽的,三人各自都帶的有行李。

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身份文件,衛星村村長給作保的本村村民的文書。

由此可見,朝圩村當初的決定多麽正確了。

而不懂古代國情的歪國仁,沒有古代身份證,不是在這個村子栽跟頭,也會在那個村子栽跟著。

應祥縣。

雖然同為三皇子封地,應祥縣並沒遭災,縣城也就沒被破壞過,不管是城裏的,還是鄉下的百姓,哪怕日子過得窮些,好歹不用拋家舍業地去逃荒。

就算去年夏,三皇子派兵將縣裏的豪強王家給一鍋端了,那王家上下,除了幾個娃娃,都做了刀下之鬼,而依附於王家的那些官吏和小鄉紳,也都各有各有倒黴法……但平民百姓只有拍手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