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休養生息

楊進本就是做小生意的,知道現在一個精於算學的賬房在城裏是很吃香的,就算宛兒是個女子,不能做賬房,但管家理事也都是用得著的。

要是兒子也能學得這麽好,楊進都不用替他的前途發愁了,再怎麽也能養活得了一家老小了。

至於說自然,體育,美術,音樂這些雜課,興哥和宛兒都很喜歡,時不時地放了學就回來跟他兩夫妻學。

好多的知識能耐,他們聽都沒聽說過!

楊進活了快四十歲了,還從來沒聽說過哪家的私塾會教這些。

那大城裏的學堂,也得是很有名頭的,才會有射箭,書畫,樂理等這些課目,但那都是什麽人才能進去的?

除了交得起高昂的學費之外,還得有家世地位。

像楊進這樣家境尚可的小商人也就是在酒後敢想想而已。

卻沒想到,在這樣一個山野之地的小村子裏,給自家孩子弄到了這麽好的求學機會!

華國人自古重教育,在古代有那全家務農,卻要盡全力供出一個讀書人來的,更有孟母三遷,畫荻教子等數不清的故事。到了現代溫飽不是問題了,孩子的教育那更成了頭等大事,甭管在哪個城市,學區房從來都是價格穩升,那些名校更是要削尖了腦袋都要想辦法擠進去。

楊進夫妻倆的感受就是,一不小心就被天上掉下來的金磚給砸到了……

這會兒別說是他們夫妻倆想回縣城了,就是趕他們走,他們也會開動腦筋,設法留下來的。

只是楊進夫妻倆才開始種地,技術上就不如朝圩村的村民,而且地裏還沒有出產糧食,也不能賣給村裏換工分,雖然不缺吃喝,但那些用工分換的東西,比如豬肉羊肉豆腐粉條手紙什麽的,就弄不到了。

這不,楊家媳婦就去常家幫工換工分了。

常家養了一百多只黑山羊,原本是用外頭的飼料,回來配上些村裏種的玉米,再摻些青草什麽的,還有村裏自來水管裏流的山泉水,喂出來的山羊肉質鮮嫩,膻味小,營養高,據說還能滋陰補陽,提高免疫力……那在外頭市場價就高了。

常家不像老王家一樣,還在村裏開個肉鋪,把肉賣給村民們,而是直接聯系了買家,定期出欄,自家基本不沾手的。

這呼拉一下子穿越了,常家可就傻了眼。

村裏買羊肉的不太多,再說他家也不大會屠羊,而且還沒一個月,飼料就斷了。

後來還是趕緊去求了豬場老王,殺了一批羊,賣給了村裏人換成了工分。

余下的羊就不足一百只了,為了弄飼料,他家就只好請人去山上割草。

也得虧穿越到了古代,這水土氣候都比過去好多了,山上的草啊樹啊都極為茂盛。割回來的草也葉嫩汁多,山羊都很愛吃……

那不是沒地方買厚衣料了麽?常家就幹脆轉換思路,給羊梳毛,弄下來的羊毛經過處理就是紡線的原料,這原料再賣給村委換工分,村民們就能去換一些回去紡線織毛衣。

田草兒和張老奶她們織的毛線,就是這麽來的。

楊進和媳婦兩人就在閑的時候上山去打草,或者去梳毛,能掙到些零散工分,換塊肉,羊毛,手紙什麽的。

因此現在楊家的生活在朝圩村並不算差的,唯一有點區別的是別人家都有那個叫手機和平板的東西,據說是能上村網,看看視頻,聊聊天,小孩子還能打打遊戲(單機)……

宛姐兒大了心裏羨慕並不說出來,興哥兒卻是叨叨過好多次了,想讓家裏攢積分跟小寶哥換他家的舊平板,但楊進兩口子雖是古人也有身為家長的機警,哪怕孫瑪麗說過可以拿去用不需要積分,他們都愣是給謝絕了……

金秋時節,若沒有南五縣之亂,原本正是家家戶戶秋收農忙,享受豐收喜悅的時候,然而如今卻是村莊無人,田地拋荒……

也有逃往外地的災民們聽到了消息,陸陸續續返回家園,然而房屋不是被毀,就是已經長滿了荒草,時不時地還能飛出一只野雞或是竄出只黃鼠狼來。

至於親人好友,更是十不存一。

想到這小半年來的艱難困苦,幸存返鄉的都忍不住落淚……

然而哭過,怨過,日子還得過下去。

之前在外地逃荒,所到之處都受人白眼,生怕他們這些災民中出了流寇,乞討不成幹脆明搶,身上有點積蓄細軟的早就花得空了,賣了兒賣了女,賣了媳婦,有的甚至連自己都賣身為奴了……如今得以回鄉,實在是孑然一身,滿眼恓惶。

站在滿是蒿草的院子前頭,一個衣衫襤褸胡子拉碴的漢子和同樣落魄的少年,都發出了嗚嗚咽咽的哭聲。

“田老二,還愣著作什麽?不趕緊收拾了住下,還等著旁人替你做事啊?”

一位衣著略齊整些的老者正好路過,瞧見這田家兩父子的模樣,眉毛一豎就開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