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全體動員(第2/2頁)

生產這一塊兒,要保證好現有村裏田地的耕種。

眼瞅著就要夏收,大夥在保證好夏糧收割以後,馬上準備種新糧。

新糧也不會規定大夥兒種什麽,因為不管種玉米,還是紅薯土豆,都是高產的作物,但是自家一定要想好,因為以後沒了買的糧食,一家人就只能吃自家產的了,就算跟別家交換,也要別家有那麽多能換的。

除此外,各種農具,機械,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愛惜,因為壞了就壞了,簡單的故障大夥還能琢磨著修修,要是壞的厲害了,以後說不準就再也沒得用了,大夥總不會還想回到過去,純靠人力的日子吧?

還有空著的荒地,也要盡快都種上,現在他們村跟外界失去了溝通,唯一能產出的就是這些土地了,桑麻棉花等經濟作物肯定得有。

村裏早就廢棄的石灰廠和磚廠得開起來,為將來進一步修築防禦工事做準備。

同樣的,曾經幹過鐵匠活的孤寡老漢老楊頭,他也可以在村裏把鐵匠鋪子開起來,村裏還指派個學徒過去跟他學手藝。將來武器啊,農具,醫療器械啊,都得靠著他們呢!

在關鍵地帶的防禦工事,也得盡快修起來,別讓那些流寇一點沒阻礙地殺進來,村裏這些可都是平安年月過來的,穿鞋的就怕不要命的……

經濟問題就比較復雜了。

原先村裏人除了實在玩不了智能手機的老頭老太太,大部人都用手機支付,手裏的現金,掃吧掃吧,加起來不超過兩百的。現在沒了網絡,手機不能支付了,現金支付也不太可能,老頭老太太手裏倒是有現金,可沒法在村子裏流通啊!

至於金銀什麽的,更是不現實。

最後一致商量決定,恢復幾十年前那個記工分的辦法。

把多余的農作物賣給村裏,能得工分,為村裏幹活比如管理記賬,保安巡邏,修建工事,開荒管倉,也能算工分,同樣的,如果想要得到村裏的醫療服務,農具修理,糧食運輸什麽的,就需要花工分……

工分每季統計,如果有歷史紀錄都是零工分或者是工分極少的就要受到警告,短期內能補起來的,可以既往不咎,如果還是不改的話,就要召開村民大會,研究對這家的懲罰。

至於維護基礎設施,眼下最要緊的就是他們村的水電。

他們村幸好是用的太陽能發電站的電,這個小發電站目前在村西頭,除了本村自用以外,還能分出一些電來供給電網,現在供給電網那一塊是停了,不過能保證本村不停電,已經是很幸運了。而自來水是用電力抽取的山泉水,只要不停電,保證溝渠管路暢通就沒問題。

從前發電站是由鎮上的電廠的技術員定期來維護的,現在沒了技術員,只能讓村裏做過水電裝修的幾位老漢頂上,每天都去檢查一番,尤其碰到極端天氣,要做好保護發電板的措施。

還有網絡,村裏這麽些手機,路由器,總不能就當了擺設。上不了全國,全球的網,自己村子組個村域網還是沒問題的。

只是現在村子裏的年輕人太少,懂怎麽組網的只有司娓娓。而司娓娓身為村長還擔著許多事兒,因此組網的事得利用空余時間,不能馬上好。

至於說外來人口,眼下是有五個古代人。

這五個人也不可能讓他們一直白住,正好村子裏有幾戶孤寡老人過世後留下來的房子和地,沒人繼承就歸了村裏,收拾下也能住人,可以安排那一家四口過去住,如果他們願意種地的話就分他們幾畝地種。

那個小姑娘也是一樣,但不能把他們兩邊給安排到一起。

而在兩家農家樂裏,還住著三四個遊客,對遊客的安置跟古代人一樣,只要他們願意,可以讓他們變成村子裏的一員。

等以後再有如這小姑娘一樣的逃荒人口,村子裏可以適當地接納一點進來。但得先摸清了外頭究竟是個什麽情況再說。

別看村子就這一百來號人口,面積不到三十平方公裏,太平的時候,村委會的人可以閑著打蒼蠅,如今碰上大事了,那要考慮的事情千頭萬緒,說也說不完。

這個會一直就開到了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大喇叭就響開了。

全村大會再度召開,這次是除了幾個站崗的人之外,全村村民都得到場。

村民們都是經過大歷練的,大風浪的,覺悟性那是沒得說,前一天討論的幾條,基本都通過了,只有一些小細節需要修改,現改現定也都過了。

兩個小時之後,散會後的村民就緊鑼密鼓的開始動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