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結盟(修別字)(第2/4頁)

李玄貞一手撐著氈毯,艱難地爬起身,仰靠在小幾上:“那不是荒謬的條件……我只是想試探一下王庭。”

瑤英沒有擡頭。

李玄貞看著她的發頂:“七妹……王庭佛子確實救了你,可他終究是他國君主,你有沒有想過,假如他不肯放你走呢?”

如果各地流言是真,她這樣的美人用盡心計手段去討好那個和尚,萬一和尚要她留下來侍奉他,她怎麽脫身?李德巴不得交好王庭,假若王庭提出要求,李德會毫不猶豫地再次命她和親。

在天竺的一些地方,寺廟裏就有專門侍奉長老的年輕女子,據說除非長老厭倦,否則那些女子無法離開寺廟。

在來找瑤英的路上,只要一想到她為了活下去不顧自尊去勾引一個和尚,李玄貞心中愧疚難當,隱隱作痛。

那個和尚對她好不好?有沒有……有沒有逼她做那些事?

但是真的找到瑤英了,李玄貞壓根不敢問起她過得好不好。

只有李仲虔才有資格關心她。

他提起那些事,就像在她的傷口撒鹽,只會激怒她,讓她覺得更加痛苦,更加屈辱。

所以,他一句也不問,他必須想到最壞的可能,在和王庭結盟之前,解決一切麻煩,讓她離開時沒有後顧之憂。

瑤英手中的書寫的動作一停,“這就不勞太子憂心了,佛子慈悲為懷,正直高潔,非尋常人,佛子待我恩重如山。”

曇摩羅伽對她這麽好,怎麽會強留她?

李玄貞苦笑:“七妹,你不是男人,僧人也是男人,我比你更清楚男人的心思。”

瑤英皺了皺眉頭。

在她心裏,曇摩羅伽沒有私欲,絕不會對她有任何超出同情、憐惜之外的感情。

她坐著出了一會兒神,沒搭理李玄貞,寫好給楊遷、謝青的信,放進小銅管裏,交給帳外戍守的親兵,道:“我寫了一封信,你們拿去抄寫,每隔三個時辰送出一封。”

北戎會射殺信鷹,只寫一封不夠穩妥。

親兵應是。

瑤英回到氈帳,看著李玄貞,倒了碗水放在他面前,取出一張輿圖,攤開。

“太子,佛子乃一國君主,心系萬民,我和佛子之間的事不會影響兩國的結盟,更和你無關。我現在以西軍代表的身份和魏國太子商量與王庭結盟的事,太子如果繼續糾纏我和佛子間的事,你我之間無話可談。”

李玄貞擡眸看她,無奈地嘆口氣,“好,我不過問你的私事。”

瑤英問:“你知道北戎的主力在哪裏?”

“我知道。離王庭越近,瓦罕可汗心中的顧慮越多,北戎貴族內部發生爭執,認為他瞻前顧後,不敢和佛子正面對敵。”

李玄貞嘴角勾起,“在北戎軍中,很多人改變信仰,偷偷供奉王庭佛子,我和李仲虔放出流言,煽動奴隸鬧事,瓦罕可汗為了穩定軍心,當眾殺了一批信仰佛教的奴隸。”

他和李仲虔不是第一次在北戎軍中鬧事了,駕輕就熟,軍中原本就流傳佛子受佛法庇佑、戰無不勝的傳言,兩人不過是添了一把火,流言越傳越玄乎。

瓦罕可汗當機立斷,以“妖言惑眾”為名,當眾射殺那些士兵,仍然不能阻止流言的傳播。

此時,李玄貞和李仲虔發現,北戎內部有人推波助瀾,流言才會無法遏制。

瑤英聽到這裏,眼簾擡起:“是海都阿陵,還是其他北戎貴族?”

李玄貞道:“是北戎貴族。”

瑤英心中明了。

瓦罕可汗和北戎貴族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來自不同部落的貴族和貴族之間也有矛盾。

上次北戎內亂,海都阿陵沒攪出什麽水花,反倒是那些貴族差點立了一個新酋長,北戎險些四分五裂,矛盾激化,所以瓦罕可汗必須打敗王庭以確立他的統治地位。貴族中的很多部族酋長大字不識一個,滿腦子只有金銀財寶牛羊土地,早就對穩重行事的瓦罕可汗心存不滿,又目光短淺,會在這個時候拖後腿,不足為奇。

李玄貞接著說:“北戎軍心不穩,為求穩妥,海都阿陵勸說瓦罕可汗改變路線,還說要去西方請援兵,瓦罕可汗的大軍分成了大約六支隊伍,每支隊伍都由他的兒子領兵,他率領主力精銳撲向撒姆谷。”

撒姆谷?

瑤英對這個地名不陌生,蘇丹古和畢娑提起過好幾次撒姆谷,還派了一支斥候過去探查過。

撒姆谷的東面是高聳險峻的巍峨山脈,西面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草原,北面有兩條滋養綠洲的大河蜿蜒而過,西北則是沙漠和內湖。總的來說,撒姆谷地形平坦廣袤,東高西低,往東是層巒疊嶂的雪山,往西是溝壑縱橫的峽谷。

假如瓦罕可汗搶先占領有利的地形,然後引誘王庭出兵,可以輕而易舉將王庭大軍困死在峽谷裏,然後分兵攻打聖城。而王庭明知撒姆谷是龍潭虎穴,也不得不出兵,因為如果瓦罕可汗孤注一擲,穿過撒姆谷、和西方的部落國家聯合,從西邊攻打王庭,那王庭危矣,聖城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