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三十六章(第2/2頁)

“我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興許年紀還輕,年輕氣盛,不知為什麽,心裏總是轉不過這個彎兒來。要讓我去,那怎麽不能去,我以前在老家討生活,笑臉迎人的時候多了。對自家人跟對外人怎麽一樣呢?對自家人,我就是想長輩對我好,我也想真心孝敬長輩,可要是裝出的恭順模樣,那樣好嗎?”

穆宣帝眉毛輕蹙,問李玉華,“那以後就不來往了嗎?”

“像父皇說的,年輕人就是會較真,會爭對錯。我知道,父皇是想把自己的經驗傳給我們,想我們少走彎路。可不行啊,父皇什麽都能代我們做,就是人生這一步步的道路,代替不得。待有朝一日,我們如父皇這般通達智慧時,往事或許可煙消雲散。”

“遇事還是要往寬處想,自古能成就大事之人,莫不心懷天下。”

“是。”

穆宣帝眉頭舒展,笑了笑,“你說的事,朕知道了。玉華,有一句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有一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你可想過,你或者就該嫁入皇家,皇子妃的身份,你比許家其他姑娘更合適。”

將手一擺,示意李玉華不必再跟,穆宣帝踏著秋風走遠。

李玉華遠遠望見穆宣帝一行在宮道盡頭拐彎,再不見蹤影,肩頭被人一拍,回頭見是穆安之。穆安之道,“跟陛下說什麽哪,嘀咕這許久。”

“三哥你一直跟著我們啊。”

“你剛進宮,怕你走丟。”

穆安之把鬥篷遞給李玉華,李玉華系好鬥篷,兩人回玉安殿,李玉華說,“我同父皇說了咱們不去鳳儀宮的事,請父皇代為跟皇後娘娘說一聲。”

“這有什麽好提的,不去就是不去。”

“不去也是有原因的,當然得說明白,不然叫父皇擔心。”

待到玉安殿,穆安之擔心李玉華吃虧,細問一回,李玉華把說的話同穆安之大致說了,穆安之笑,“你倒是敢說。”

“這原就是實話。”李玉華剝顆葡萄吃了。

一時,王內侍送來許多給二位新人的賞賜,賞單足念了一盞茶的時間,待王內侍頒過賞賜,李玉華留他用茶,問他,“太子殿下和二殿下那裏都是一樣的賞賜麽?”

王內侍屁股剛挨繡凳邊兒,聞言立刻躬著身子站起來,“太子太子妃那裏多一雙翠玉如意一對金猊鎮紙,殿下娘娘這裏與二殿下那裏是一樣的。”

李玉華笑,“太子太子妃地位更尊貴,原應如此。有勞你跑這一趟。”

王內侍忙說不敢,茶也沒吃就要告辭,李玉華見王內侍頗有戰戰兢兢之態,便打發小易送他出去了。

穆安之道,“不用問也知道太子那裏最多的。”

“你不與我說,我哪裏知道。”李玉華拉著穆安之看賞賜,穆安之別開臉,以示不屑。李玉華興致勃勃的自己看,那些閃閃發光的金玉之物,李玉華瞧著就喜歡,每樣都拿在手裏細細的賞鑒了一回才令宮人收了起來。

穆安之實在受不了李玉華那兩眼發亮的模樣,私下說她,“看這財迷樣兒。”

“我就是財迷啊。”李玉華根本不覺財迷是件羞愧的事,她問穆安之,“父皇賞咱們的,一瞧就是好東西,值不少錢哪。”

“宮裏賞的東西又不能賣。”

“這倒是,也不能送人。但自己留著也高興啊。”李玉華知足常樂,心下卻是想,同樣是兒子,太子那裏就多一雙玉壁一對鎮紙,要真是跟太子關系好還罷了,偏是對頭。對頭得意,心裏真是不爽。

待到傍晚,李玉華又拉著穆安之到藍太後那裏吃的晚飯。看著李玉華起身布菜,藍太後笑的眼睛彎成一線,“坐下吧。”又說,“你們小兩口剛成親,願意在自己殿裏吃也是一樣的。”

“只要皇祖母不嫌我們絮煩,我跟三哥都想來皇祖母這裏,咱們一起用膳,說說笑笑的,人多也熱鬧。”

*

鳳儀宮。

晚膳略動幾筷,陸皇後便令撤了。

宮人捧上香茶,陸皇後握在手中,輕輕的嘆了口氣。

“大喜的日子,娘娘怎麽嘆起氣來?”

“聽說今天一天三頓,三殿下和三皇子妃都是在慈恩宮用的膳?”

“慈恩宮向來偏疼三殿下,未大婚時,待三皇子妃就很親近了。”

陸皇後垂下眼眸,愈發堵心,原以為不過是塞給三皇子個上不得台面的村姑,結果,倒是招來這麽個會巴結的丫頭!

以往三殿下未大婚前何曾這麽每天都往慈恩宮跑,無非就是藍太後想起來叫他過去,他才過去。如今這一大親就長慈恩宮似的,不必說也知受誰影響!

真是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