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重逢(第2/4頁)

收回之前先帝邊軍換將的調令,依舊由林擎掛帥。

收回對林飛白的調令,不必回天京。

為永王選正妃。

皇帝:“……”

朕剛登基,你就要朕自己打臉?順便狠狠打先帝的臉?

還有,為永王選妃是什麽鬼?

但轉而一想,終究不能把玉璽遺旨這種要緊東西留在燕綏這裏。

他本來對燕綏手中有玉璽遺旨心存疑惑,然而此刻親眼看見遺旨,心中只有慶幸,慶幸自己還是來了,不然這皇朝正統,真的就是燕綏了。

推翻之前的定論倒也不是難事,隨便找個替罪羊便罷了。

暫時不動幾人的親信也不是難事,反正現在也不是動的時候。等自己根基穩當,還不想怎麽就怎麽?

邊軍依舊給林擎……這個自然不行,但是邊軍換將是父皇駕崩之前就安排好的,人早就到了,這段時間也夠收攏人心了。自己到時候再給對方下道密旨。就算林擎能趕回邊關,誰還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不成?

更不要說回邊關這一路可以做的功夫太多了。

至於林飛白,林擎都奪不回邊軍,他一個毛頭小子能怎樣?

至於為永王選妃,雖然想不明白燕綏這麽要求的用意,但這件事本身並不犯忌諱,皇叔之前多年未立正妃,想來是因為怕被父皇猜忌,自己性情也散淡,幹脆不想成家了,如今自己為他選妃,正是顯示新帝恩重的舉措,對自己是好事。

左右思量,都覺得,只要寶座坐穩,皇權在握,這門生意便做得。

想到得意處,忍不住要放聲大笑。

燕綏想和一個皇帝談判?真是異想天開!

想定了,便傳了身邊的筆墨近臣來,當即按照燕綏的要求,寫了旨意,落了自己的印章。

旨意上說經過查明,當日陛下駕崩一事存在誤會,系雲陽公燕絕妄圖爭奪帝位所為,著令將燕絕褫奪封號,降為庶人。燕綏恢復王爵,賜封地樂怡縣。林擎著令返回邊軍,恢復原職。但多年征戰,勞苦功高,兩年後便應回京榮養,著令立即重建元帥府以示恩惠。湖州刺史文臻,雖有過失,但因皇城城墻系百姓沖動毀壞,罪不在文臻,著令罰俸一年,既已回京,便不必再回湖州,稍後廷議調職天京。邊軍副將林飛白不必再回京,但按例父子不可同一軍,著令改任平州都尉。德妃封德太妃,可出宮養老,按例應隨宜王燕綏居住,但樂怡路遠,奉養想必也不如皇宮,為免傷宜王孝子之情,著令德妃自擇。

旨意的最後,則莫名其妙表示,永王殿下勞苦功高,著令加親王儀仗,由禮部擇日在天京四品以上官員閨秀中擢選,為殿下安排選妃事由。

筆墨侍臣一邊寫額頭一邊冒汗,實在不明白陛下的腦子這是忽然被帳篷拍扁了嗎?

皇帝此刻卻只想大笑,伸手對三兩二錢示意,三兩二錢斜睨他一眼,沒動。皇帝若有所悟,沖侍臣道:“帶著旨意回宮!著令立即刊發天下!”

那臣子急忙拿了旨意,在太監的陪伴下,匆匆騎馬回宮傳旨去了。

皇帝又伸手。

眼看三兩二錢從桌子底下叼出一根香腸嚼了,隨即便松開了一直按住遺旨的爪子,皇帝一把抓過,展開看一眼,看見那點滴血跡,便確定果然是真的。

燕綏這人就算作假,也絕不屑用這種方式。

頓時心中大定。

他急命拿火折子來,親自點燃了火堆,將遺旨立即投入火堆,眼看那東西成了一團灰燼,徹底心安,不禁哈哈大笑。

隨即又沖三兩二錢伸手:“玉璽呢?”

三兩二錢嚼完嘴裏的香腸,不動。

兩人大眼瞪小眼,皇帝耐著性子等,果然沒多久,快馬馳出天京,馬上騎士肩上小黃旗迎風颯颯,那是向天下各州傳遞旨意的驛使。

遠處隱隱傳來一聲尖銳的呼哨聲。

皇帝再次急不可耐伸手:“旨意已經刊發天下,玉璽給我!”

三兩二錢這才一低頭,慢吞吞叼出最後一個布卷。

布卷展開。

“騙你的,玉璽沒有。”

皇帝:“……”

片刻後人人都聽見帳篷裏一聲咆哮,是皇帝的聲音,人們正要震驚地沖上,就聽見一聲更沉更猛更兇狠的咆哮,隨即皇帝驚叫聲起,砰一下皇帝好像被按在了帳篷上,臉緊緊地貼在帳篷上以至於帳篷凸出一個鮮明的人臉輪廓。護衛們慌忙沖進去,然後齊齊僵住,不知道是該繼續沖還是退出去的好。

帳篷裏,皇帝被壓趴在帳篷上,身後壓著那只獅子般的巨犬,皇帝的袍子下半截已經沒了,褲子也被那巨犬拽掉了,那巨犬趴在皇帝身上,砰砰砰地在……撞他。

護衛們:“……”

這畫面太美我們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