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告禦狀去(第2/3頁)

近日府內外都聽說了那幾個消息,都很是緊張。

文大人立下軍令狀,要以性命身家擔保的紅薯玉米的種植,沒有成功。不僅沒成功,聽說唯一種出來的一個紅薯塊莖,還吃死了宮中一個太監。

那一批紅薯只種出了一個塊莖,本來沒人動,還打算扔了,但是一個小太監被人攛掇,吃了那個唯一的紅薯,當時沒事,但是過了一個時辰,人死了。

太醫署查過了,並不是下毒,當天小太監吃的食物也很平常。

問題應該出在紅薯之上。

隨即又有流言傳出,說是那批紅薯,當初並不是文臻,而是唐家繼承人唐羨之找到的。

牽涉到唐家,事情就很微妙了。再有人別有用心提起,文臻和唐羨之那一段賜婚。

流言再發展下去,就變成了文臻在唐羨之的授意之下,以有毒作物進獻朝廷,想要戕害整個東堂百姓。

這消息一傳出,頓時引爆天京。糧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在糧食上做手腳,是百姓最不可承受的惡,天京百姓義憤填膺,江湖撈生意大損,甚至還被流氓地痞砸過兩次。

而長久在外的宜王殿下,在剛剛平定長川得到封賞之後,卻又爆出和南齊勾結導致東堂水軍失利的事兒。

都是絕密的消息,不知怎的卻傳得街頭巷尾都在議論,當得上滿城風雨。

而前幾天,消息又開始出了變化,一說宜王殿下在西川被太子殿下動用剿匪大軍逼迫,中箭後落水身亡,而太子殿下挾剿滅共濟盟大勝之功,還在試圖壓下此事。

然後沒幾天又說其實是宜王殿下拒接聖旨,太子不得不追趕阻攔,宜王殿下囂張跋扈,打傷太子隨從,假作受傷入水詐死,以此逃脫國法。

昨天又有消息私下悄悄流傳,說太子之所以對宜王殿下窮追不舍,是因為有個極大的把柄被宜王殿下抓在手中,宜王殿下不死,太子殿下可就要倒黴了。所以太子要趁著手中有兵的時候對宜王殿下出手,再正常不過。

消息不斷反轉,各大茶館酒肆生意最近天天爆滿,老板們笑得合不攏嘴,但是茶客們大多憂心忡忡,擔心著馬上要變天。

多少年來,天京百姓也聽慣了宜王殿下的跋扈囂張,氣焰更勝太子一籌,而太子溫良,從不與弟弟爭競,因此地位穩固。他倆一個受寵,一個地位尊貴,各自強大,卻因為宜王對皇權無意,因此多少年相安無事。天京百姓自然也習慣了這種模式,如今這皇家最強大的兄弟倆,卻齟齬不斷,紛爭越鬧越大,竟然已經鬧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這是要……爭奪帝位的架勢?

在這些紛繁的消息中,有那麽一點微弱的聲音,提到宮中太醫院最近全員好久沒放假的消息,但是這麽個毫無爆點的消息,在那一大堆勁爆八卦中自然沒有競爭力,一點水花都沒激起。

和外頭的許多人的關注皇家奪嫡大事不同,聞家大宅更關心的是出去的幾個女子。宜王殿下出事了,那文臻呢?君莫曉和聞近檀又怎樣?

聞老太太天天讓聞家大爺親自出門打探,但是得來的消息都顯得很含糊。

文大人?聽說宜王殿下落水身亡,文大人就投水殉情了。不殉情能怎麽著?還準備殺了太子報仇嗎?

聞老太太聽說這個消息時,眉頭一挑,聞大爺心驚膽戰地望著老娘,隨時準備上前搶救,結果聽見他剛硬的老娘硬邦邦拋出一句:“荒唐!”。

也不知道是誰宜王殿下落水是荒唐,還是說文臻殉情是荒唐。

又有人說,文大人啊,你們知道不,宜王殿下就是因為她,才和太子殿下杠上的。不然何以那麽多年相安無事,這兩年忽然事端不斷?不就都是殿下遇見文大人之後才發生的?聽說……文大人想做皇後!

說者神秘兮兮,聽者一片嘩然。

聞老太太:“胡扯!”

消息傳來傳去,所有人都在等著當事的幾個人回京,但是太子都回來了,那輿論的中心人物卻遲遲不見蹤影。

大家便有些慌了,發生了這麽大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回京待罪的,那兩人竟然毫無消息,這難道……真是出事了?

梳頭的丫鬟輕輕地給老太太梳著頭,想著這消息一日一個的,今日可別要再出什麽幺蛾子了吧。

她還不知道,很快,今日最大的幺蛾子,就要由她手底下這位老太太親手制造了。

聞老太太閉著眼,手中摩挲著一個盒子,那裏面是一封信,是昨夜有人偷偷送到她床邊的。

文臻寫給她的信。

這幾日的流言聽下來,聞老太太早有些不耐煩,只是她一直在等,等一個消息,如今,終於等到了。

她睜開眼,像是看見窗外花開盛景,忽然道:“窗外木槿花是不是開了?采一支來我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