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2/7頁)

放聲大哭。

有人帶了頭,接下來就好辦多了。

所有人都開始用盡全身力氣嚎啕大哭,實在要是哭不出來的,光嚎也沒問題。再要是小孩子胡鬧的,那就真的不好意思了,平日裏再受寵都沒用,在這個節骨眼上,只能接受毒打了。

哭聲以皇宮為原點,向四周擴散,一直從內城傳到了外城,百姓們從睡夢中醒來,一臉懵圈的開始下意識的跟風哭。

甭管咋了,哭就對了。

……

比如那些並無實際利益關系的人,陷在是非圈裏的人才是最懵的。

謝晝啊,他走得太突然了,當真是一點兒預兆都沒有的。

不單單是前一天如何的問題,關鍵是他這個年歲啊,翻過年才堪堪三十五歲,無論怎麽看都是正值壯年。假如說,他原先是久病纏身的,那興許還行,可他確實是身強體壯的,至少從外表看是這樣的。

反過來說,假如他看著是身強體壯的,但年事已高,就好比元帝那般,親自打下江山的元帝啊,就算已是八十高齡,看著也是老當益壯的。他去得其實也挺突然的,前一日還好好的吃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第二天起床時就感覺不行了,之後不過區區半天光景,就徹底的撒手人寰了。

但說白了,元帝是八十多了才去了的!

老人家啊,能活到什麽時候,真心不好判斷。要不也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了。

懵歸懵,之後卻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宗老們不可能不問謝晝的死因,這是絕對瞞不住的,哪怕從安雪蓮和太子處得不到答案,太醫院呢?

太子只有一個要求,對外封鎖謝晝真正的死因。

說他忽的疾病而死也成,或者說是急怒攻心一口氣沒接上來,再不然……反正不能是真實的死因。

皇室丟不起這個人。

以老康親王為首的宗老們商量之後,決定尊重太子的意思,畢竟謝晝的死因太過於不堪入耳了。如果不想謝晝成為劉驁二號,甚至名聲該過劉驁,那就必然不能將謝晝的真實死因記載下來。

最終,他們統一了意見,將謝晝的死因歸納為急怒攻心。

得急病本來是個好法子,但考慮到前一日才是除夕宮宴,再怎麽厲害的急病也不至於幾個時辰都撐不住。再一個,如果扯上急病的話,很可能導致有人會聯想到中毒身亡。再聯系到前一日就是宮宴……

那牽扯就太大太大了。

謝晝已經死了,他們如今要做的並不是為死者討回公道,而是穩定局面、安撫人心。

急怒攻心就不錯,歷史上活活被氣死的人也多得很。

至於那個罪魁禍首的人選就好辦多了,必須是貴妃呢!雖說謝晝真實的死因沒辦法公布出來,但又不是說不能公布兇手。當然,甭管是真實的死因還是後來扯的那個,貴妃都談不上是真正的兇手,但間接殺人總歸沒毛病吧?

宗親們開始考慮如何掩蓋真相,同時也是圓謊。

與此同時,在喪鐘齊鳴後,朝堂上的一品大員也紛紛入宮。

本朝的一品大員分別是,左右丞相以及殿閣大學士,再往下則是六部尚書了。

依著太子的意思,六部尚書作為實權官員,皆入宮。當然,左右丞相以及殿閣大學士自是不能例外。

他這麽做是有道理的。

六部尚書是以吏部尚書為首的,而吏部尚書韓大人……就是雅妃的大伯父。

殿閣大學士雖一貫都不怎麽直接參與權利之中,但別忘了,安雪蓮出身於書香傳家的安家,她已故的祖父就曾經是殿閣大學士。如今這位,跟安雪蓮的祖父曾是忘年之交。

左右丞相則是必須喊上的,但當年謝晝為了平衡朝堂,左右丞相家中的貴女都是不入宮的。在這一點上,謝晝還是有自己的堅持,哪怕再美都不能放入後宮,實在要是經受不住誘惑,也可以破例選入後宮,然後再將左右丞相換人當。

人家又不傻,怎麽可能做出不利於自家利益的事情?

……

今夜,又是一個不眠夜。

可憐的就是那些勛貴權臣們,能走到這一步的,基本上就沒有年輕人。最年輕的怕就是睿親王了,但最可憐的也是睿親王。

作為宗室親王,瞞誰都不可能瞞他的,等他知道了謝晝真正的死因後,整個人都恍惚了。

貴妃啊!那是曾經跟他換過庚帖的,哪怕沒直接對外公布,但該知道的全都知道,在多年以前,貴妃差點兒就成為了睿親王妃。

就感覺吧,離死只差了一點點。

睿親王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雖是親王,但實則一直都是被謝晝所忌憚的宗親,不是因為吃醋,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僅僅是擔心睿親王扮豬吃老虎,故意裝出一副智障的樣子,好哄騙上頭。

但在今時今日,大家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