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3/4頁)

雖為嫡子,但謝晝當時是不具備優勢的。

這也是為什麽,他唯一的同胞姐姐,也是先帝時期唯一的一位嫡公主,竟然會被遠嫁和親。明明是可以選擇別人的,不說當時還有幾位年歲合適的公主,哪怕舍不得公主,也可以從宗室裏挑選,可就因為皇後一脈式微,堂堂嫡公主被迫遠嫁蠻夷之地。

謝晝是從那個至暗時刻過來的,所以他才會選擇跟他父皇截然相反的路子。

雖然他對皇後全無夫妻情分,卻願意尊敬她,給她極大的權利。

雖然他對前朝外戚專權一事引以為戒,但只要不給實權,他願意捧著安家,讓安家雖無實權卻有著極高的聲望。

還有給太子各種加碼,打壓比太子只小了半歲的二皇子等等……

興許局中人還未曾發現,謝晝本人更是無從察覺,但身為先帝時期極受重視的齊國公卻慢慢的意識到了一個事兒。

與其說謝晝在扶持皇後、太子這一脈,還不如說他是在幫曾經的自己。

那個眼睜睜的看著平日裏最護著的嫡姐被迫遠嫁的自己,那個在得知了嫡姐出嫁不過一年就消香玉隕的噩耗的自己,那個看到母親泣血哀慟卻無能為力的自己……

齊國公發現了,謝晝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看重皇後一脈,更不是有多深愛著太子這個嫡長子,他只是想保護曾經無能為力的自己。

所以,他才會有了扶持安家、重視太子、打壓二皇子等等一系列的行為。

如若不然,皇後娘家如何跟整個江山社稷有關系嗎?他為什麽要千方百計的拉拔安家?四方學院興許沒辦法跟權勢扯上關系,但身為讀書人哪個不想流芳百世?這麽好的機會,給誰不行為什麽非得是安家?

太子也是,起碼齊國公完全沒看出來太子有何賢能。況且,太子十五歲大婚還可以理解,婚後立刻進入朝堂,哪怕僅僅是處理請安折子這種事兒,是否也顯得超之過急了?

雖說謝晝本人進入朝堂時,也不過才十八歲,可問題在於,當時先帝已經年過六旬,身子骨已經開始衰敗了。

事實上,在培養了謝晝尚且不到三年時間,先帝就撒手人寰。

謝晝二十一歲登基為帝,次年改國號為天延。

所以,十八歲進入朝堂開始學習處理朝中事務是完全沒問題的,甚至如果能再給先帝一次機會,他可能會更加提前幾年。而不是選擇在最後的時光裏,用填鴨式的方法,一股腦的將所有為帝心得盡數灌輸給謝晝。

問題是……

先帝在開始竭盡全力培養謝晝為繼承人時,他其實已經病入膏肓了,哪怕太醫院全力施救,最終也沒能熬過第三年。

可謝晝呢?

親,您準備何時送自己上天???

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事情是在發生之後,從後往前推算才能得出結論的。甚至連謝晝本人都不一定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對太子的愛並不純粹,因為他表現出來的,的的確確是對太子格外看重,那濃濃的父愛是做不了假的。

從齊國公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坐不住了。

可他是沒辦法親自見到女兒跟女兒面談的,哪怕能見面,那也是在類似於除夕宮宴、萬壽節這種公開的場合。見個面,說幾句話絕對沒問題,但不能說這些啊!

所以,他才讓老妻專程跑了這麽一趟,並且再三叮囑,一定要跟力嬪掰扯清楚。

女兒太傻也沒轍兒,誰知道女兒還能有這個造化呢?被謝晝看中,納為側妃,之後一路上升,哪怕如今僅僅只是一個嬪,那她也是獨一無二的那個。

“娘娘啊,國公爺的意思是,就算皇上如今有多位妃嬪和十位皇子,您仍然是最特殊、最不可替代的那個。”

“接下來,朝中可能會傳出一些風聲,這些事情您不用理會,您要做的就是,先給二皇子納一位側妃。咱們家安排了人參加大選,不管怎麽說,您都是二皇子的養母,再說親上加親這事兒本就是常態,讓他娶咱們家的姑娘,任何人都挑不出理來,連二皇子本人都沒辦法拒絕。”

“再之後,您只需要時不時的召見一下二皇子側妃,表現出對她的看重就成。咱們家就算再怎麽式微,那也遠比魯國公府來得強!”

“等皇上開始提拔二皇子時,您……”

力嬪在沉默了半晌之後,終於找到機會開口了:“等等,皇上提拔二皇子?那不可能啊!皇上老早就厭棄了二皇子!”

齊國公夫人在心裏罵了一聲娘,意識到眼前這蠢貨的親娘就是自己後,她心態都差點兒崩了:“娘娘!您需要做的是配合咱們行事,您只要記住一句話,我和國公爺是絕對不會害娘娘和六皇子的!”

“這裏頭還有六皇子的事兒?”力嬪滿臉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