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第2/4頁)

除了安母和她大兒媳婦之外,連小姑娘安嫻也來了。

安雪蓮對這個娘家小侄女還是有點兒印象,親情就別提了,統共也沒見過幾回,但這小姑娘小小年紀身上就有種“老娘天下第一”的氣勢,讓她不禁懷疑,這到底是她侄女,還是雅妃的侄女。

會造成這個結果,其實也不難理解。

原主病重又不是一兩年的事情,她是從謝晝登基後不久,就開始生病。最初可能一年病個兩三回,也就是每年秋冬季節比較難熬,平常倒還行。後來病情愈發嚴重,變成了一年裏有七八個月都不大好。再到後面,就成了整年都沒辦法起身。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原主本人的默許,安家那頭會將重注壓在安嫻身上,簡直太正常了。

而安嫻,幾乎從記事起,就被告知自己是將來的太子妃,以後更是會成為一國之母。小孩子的性子本身就是由家庭教育造成的,當然若是像安雪蓮上輩子和平時期那樣,還可能被學校教育所影響。但放在當下,安嫻的性子脾氣、行事作風,那只能完完全全歸咎於整個安家。

不過,那是之前了。

僅僅不到半年時間,當安雪蓮再度看到這個娘家小侄女時,就見她一副神情懨懨的模樣,看著似乎也消瘦了不少,臉頰上幾乎不見肉,身上倒是看不出來,畢竟冬日裏穿得都比較厚實。不過,最明顯的就是,安嫻的眉宇間沒了早先的自信,有的只是愁眉不展。

安雪蓮不由的皺了皺眉頭。

她不能說原主就做錯了,在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情況下,給娘家人安排後路是很正常的。尤其這年頭本身就流行親上加親,原主又不是表哥表妹生傻子這個情況。至於安家,親上加親能讓自家在皇後過世後,再度將自家和太子的關系緊密相連,自是相當樂意看到這一情況。

結果呢?

皇後沒涼,太子妃這樁事兒就必須涼了。

沒等安雪蓮想好怎麽開口,大概是瞧見了她方才皺眉的舉動,安母忙不叠的解釋道:“娘娘不必在意,今個兒帶嫻兒過來並不是想讓娘娘為難,實在是想寬一寬娘娘的心。嫻兒很好,家裏也一切都好,娘娘盡管放心就是了。”

聽得這話,安雪蓮反而有些不明白了,詫異的挑了挑眉,卻沒立刻接這話,而是吩咐宮女擺膳,先吃飽了再說。

待吃了一會兒,安撫住了瘋狂叫囂著饑餓的肚子後,安雪蓮這才開了口:“經過前些年的病痛,本宮如今最是講究這養生之法。照我看來,旁的一切都是虛的,只有身子骨安康,才最為要緊。”

“可不是?前些年娘娘就是思慮過重了,其實……”安母猶豫了一下,才道,“娘娘真不用這般操心,太子那頭有皇上操心,咱們家裏也都很好,再說這家裏的前程,原就不該系在女眷身上,本就該由他們那些兒郎去外頭拼搏。”

這就很稀奇了。

安雪蓮深知這年頭可沒有男女平等這種說法,有的也僅僅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但有個情況是特例,像安府這種人家都會傾力培養一個姑娘,將全家甚至全族的資源盡數堆積在一個姑娘身上,目的肯定不是出於愛,而是投資。

投資的目的就是求回報,當然也不是沒有投資失敗的情況。可既是失敗了也就只能怨自己眼光不行,怪到投資品身上是毫無意義的。

問題是,安雪蓮這個投資品是相當成功的,以前安府雖然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肯定也是期待著安雪蓮給予回報的。只是他們耐心好,加上安父看得遠,覺得現在該是忍耐的時期,安府真正起來會是多年以後,應在太子身上……

結果突然改了性兒,你說怪不怪?

安雪蓮按下心頭的狐疑,又問了一下家裏的情況,主要是將重點放在正月十六將要去四方書院的那五個倒黴蛋身上。像功課方面,安雪蓮肯定是說不上話的,她能關心的也就是生活方面了。

恰好,安母等人也很在意這個。

聽到安雪蓮主動提起,安母忙道:“皇上英明,這才特地建了四方書院。又因老爺是院長,這功課方面倒是不用愁了,聽說教課的先生們無一不是飽學之士。只是,書院都是要住宿的,我就十分擔心,他們一個個的,哪個不是打小嬌生慣養的?本想讓他們帶丫鬟入書院,不想老爺卻發了火,說從來沒有帶丫鬟讀書這種事兒,還說什麽傷風敗俗。”

安母一看就是為這事兒頭疼很久了,一說就停不下來。

這過日子本來就是日常瑣事占了多數,像吃喝拉撒、洗衣打掃,哪樣不需要花精力了?要知道,家裏這些兒郎哪怕以前也是上學堂的,那都是早上去晚上回的,就中午一頓忍忍也就罷了,況且本來很多人家都是一天兩頓的,中午多半就和著茶水吃一些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