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第2/4頁)

雖然還是不明白,但虞氏記住了雅妃說的話。

讀書!

好好讀書!

往死裏讀書!

雖說入宮一趟還是沒能解決任何問題,不過虞氏這回的心情卻跟上回截然不同了。她有了盼頭,盤算著快的話今年年底,慢的話明年年初……

那不得抓緊時間了?

虞氏火急火燎的出宮了。

雅妃也滿意了,看著時間還早,現在趕去鸞鳳宮說不定還能搓上兩圈,她立刻命人備車輦,走嘍!

**

盡管雅妃的確有敷衍虞氏的意思,但不得不說,她給虞氏透露的消息確實是真的。

千秋節那晚,得了安雪蓮提醒後,謝晝就一直在忙活這攤事兒,忙得連翻牌子的時間都沒了。

教育改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尤其在這個年代裏。

幸好,謝晝深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一氣呵成,而是想著緩慢推進。像一切,涉及到世家大族自身利益的事兒,一旦改革絕對會受到非常大的阻力,這種就可以先往後挪一挪,先動那些跟利益無關的事兒。

譬如,建個高收費的書院。

何為高收費呢?

像本朝,就設有國子監,裏面的學生分為兩類,一種是萌祖蔭得的入學名額,一種則是各地方推薦上來的優秀學子。這種基本上是不收任何費用的,純屬朝廷扶持維護的。

謝晝的想法是,他打算反其道而行。

造一個新的書院,收費!他非但要收費,還要收極其高昂的學費。當然,除非要收費這個缺陷外,旁的一切都必須是也好的。像先生,起碼得是舉人,還可以弄些同進士過來,橫豎如今朝廷的官職有限,幾乎都是一個缺兒三四個人求。既如此,還不如先給利用上,反正請先生的錢,都是從高昂的學費裏出的。

至於什麽人能上這種書院呢?

答案是,有錢人。

要不怎麽交得起那麽昂貴的學費呢?

至於生源,謝晝一點兒也不擔心。京城裏哪兒會缺紈絝子弟呢?很多人一年到頭光是往花街柳巷丟的銀子,就有成千上萬兩。這麽多錢啊,與其浪費在這種地方,還不如用來教學費!

好書院,好先生,好教室,好書籍……

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

謝晝特別想當然,關鍵在於,換做別人這麽敢想,估摸著早就被人打死了。可偏生,他是皇帝。

行叭。

顯然,謝晝的行動力遠比雅妃想象中的要更快。等到了十一月初,就有消息傳來,一切就緒,只等著冤大頭上門繳學費了。

於是,一道聖旨,就將這一特大好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

滿城嘩然啊!

因為是公示的聖旨,再加上這事兒太神奇了,以至於短時間內傳遍了各大酒樓飯館,連說書先生如今都不說七俠五義三國傳了,改給謝晝吹彩虹屁。

造書院好啊!

你說收費很高?那就說明人家本來就不是為你而建的。

你說上得起這種書院的,只能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那又怎樣?人家本來就有家學、族學,如今換了個地方上學罷了,你有意見?

……

廣大平民百姓是沒有意見的,畢竟這事兒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了,絕大多數的人連普通老秀才開的私塾都上不起,這種事情不過就是湊個熱鬧聽個樂呵。

這就好比,安雪蓮上輩子和平年代裏,有人說某某人家的孩子上的是一年幾十上百萬的貴族學校。然後呢?聽過就忘唄,這事兒還沒豬肉又貴了兩塊錢來得刺激。

平頭百姓是湊完熱鬧就散了的,深感震驚的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公子哥兒們。

這是什麽意思?

皇上他想幹啥?

平常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公子哥兒們,生平頭一次感受到了何為恐懼。他們立馬聚在了一起,討論起了這事兒對自己這些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不去不就好了嗎?

想得真美。

功勛人家、世家大族們基本上都已經討論完畢了,得出的結論也是大同小異。

從今年正月裏,謝晝命令皇後之父編撰《五年科舉三年模擬》開始,到後面陸續下達的命令,包括往屆科舉題庫以及優秀賦文選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一個鋪墊。

他們認為,謝晝是一個非常深謀遠慮之人,所做的一切事情全都是有預兆的。

如果說,前頭那些事兒僅僅是個信號,那麽後來關於識字板的推出,還有千秋節皇後賞賜給宗婦、命婦的那些精裝書籍,無一不預示著將要有大事發生。

還有,安府從開春就開始沉寂了,所有的子嗣都在努力上進,不是看書就是做文章,逢五休沐日還要考試。身為皇後娘家,他們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嗎?

再看今年最得聖寵的雅妃娘家,韓家似乎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以前雅妃的親弟弟一貫都是好吃懶做,酒樓茶館的常客,結果仔細一算,似乎已有好長時間沒看到他出來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