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謝青聞言心下也是一驚,不是應該在翰林院當個兩年閑職,再往上走嗎?怎麽突然辭官?

趙朗也看出了謝青雲的疑問,嘆息一聲,“你可曾記得,當日在松陵,我為何去當經師,而不接著科舉?”

謝青雲有些恍然,過了這麽久,老師都考上探花,當了一年多的翰林編修,他還真忘了還有這麽一回事,難不成當時那在老師科舉時做阻攔的人又為難了?

隨即謝青雲又否決了自己的這個猜想,老師如今都是翰林官,那為難他的人總不可能手眼通天,而且師公還是內閣大學士,皇帝近臣,那人若是有點腦子,也不可能如此自找麻煩。

“學生聽聞過一二,只是...”謝青雲要把自己心中所想說出來,卻被趙朗擡手制止。

“你先聽我說,你可知現在朝堂局勢?”趙朗又問了個不相幹的問題。

謝青雲思索一二,還是搖搖頭,他不該知道的,畢竟都沒有接觸到朝堂,又從何得知。

趙朗也不在意,繼續言明,“以你師公為首的保皇派,還有在糾結一起的士大夫派系。”

這兩個謝青雲自然知曉,但他不明白的是,為什麽老師要把這些告訴自己,而且以他如今還是監生的身份,更不該知道這個的不是嗎?

“其實這只是明面上的,實則還有一個隱患。”趙朗說到這裏,眼中閃過一絲厲光。

這說的謝青雲就沒有多大的印象,他只記得裏主要寫的是男主和士大夫的那些鬥爭。

“老師說的是?”謝青雲疑惑出聲。

趙朗看他一眼,指指皇宮方向,“廠衛。”

謝青雲一震,忽而想到了,這是參考明朝的背景,雖然時間線錯亂,但是歷史上明朝,的確有宦官當政的例子。

當時為了加強對臣民百姓的監視,設立了都察院等監察機構,明□□設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明武宗又設內廠合稱“廠衛”。

比較出名的便是王振擅政,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而且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蒙古,並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

明朝中葉的汪直擅政,通過西廠擾亂朝綱,導致內臣與朝廷外臣的勾結。

再到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不喜上朝,寵信宦官劉瑾,貪婪專權。

明朝末年魏忠賢擅政,人稱“九千歲”,掌控大權,官員陷入黨爭。

謝青雲稍微一對照,如今的內閣大學士嚴雙派系,應該是為歷史上“東林黨”,而與“東林黨”作對的士大夫一派,在後期逐漸靠攏魏忠賢,閹黨又稱為魏黨。

難道老師的事情和閹黨有關?

不等謝青雲發問,趙朗便直接說出來,“聖上在位之後,做派**的士大夫本應逐漸消沉,卻與宦官勾結在一起。”

剩下的話,不用趙朗再說,謝青雲對宣德帝有無寵信宦官沒什麽印象,但是先帝卻是如此,先帝時期,對士大夫的放縱,不外乎宦官吹的那些耳邊風,宦官當政,收了不少孝敬,應該是狼狽為奸。

只是這些話趙朗是不能說出口的,這可是殺頭的死罪。

“你可知我為何要與你說這些。”趙朗盯著謝青雲。

謝青雲腦中思索,可怎麽也不能將老師辭官與閹黨連系到一起,中也沒有提到,“學生不知。”

“我祖父名為趙啟春。”只這一句話,讓謝青雲怔愣當場,滿臉的不可置信。

中的確有這樣一個事件,且是原作者參考史實略微做了改編。

趙啟春乃是徽州豐南縣的首富,祖上就十分有錢,他在先帝時期捐款給朝廷高達六十多萬兩,先帝便賜給他內閣中書的官位。

且趙啟春祖上留下兩千多畝的山場,先帝寵信的宦官,看中趙啟春山場中可用於建築皇宮的用材,便使人誣陷。

當時的翰林院編修趙金成與趙啟春乃是同鄉,當時這趙金成父親趙啟春家因宗族事務有仇。

趙金成投靠閹黨,極力討好當時的宦官汪忠,與趙啟春惡仆合謀,誣告趙啟春貪汙受賄,逃過稅收贓銀五十余萬兩最後趙啟春父子皆慘死獄中。

有派人前往豐南將趙啟春的親近的族人逮入獄中,折磨而死。

雖然趙啟春死了,但贓銀還要追回,先帝便派當時與宦官勾結的工部侍郎追贓,逼死了趙啟春的妻子,又將趙家山場沒收。

至此趙家分崩離析,從此沒落下來。

謝青雲是萬萬沒想到,老師竟然是趙啟春的後人。

“前幾日我在皇宮見到當時為難我之人,他也認出了我,正是趙金成的孫子,如今的工部侍郎趙賈仁的兒子趙弘。”趙朗再道。

“可這與您辭官又有何幹系?”謝青雲不禁問出口。

趙朗笑了,“我雖是辭官,可也不是辭官。”

謝青雲不懂,“老師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