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詢問吳郎(第2/2頁)

周祈點點頭,“咱們下一步做什麽?讓人去查這凝翠台主人,詢問那幾個貢舉?可惜史端也沒個奴仆,這些行館又慣常是大撒手的,就連他昨日行蹤都不好查。”周祈大致知道這些行館,有公廚飯堂,有打掃院子的奴仆,各住客近身的事是不管的。不似小旅舍,店夥計送水送飯什麽都做。

果然,“晨間我來時,行館主人帶著這松韻園的打掃奴仆在,都是一問三不知的。”崔熠道。

謝庸把東西都收回糕餅盒子,站起來:“讓人去查查這凝翠台主人的事,我們挨個兒探訪這園中另幾個小院的住客。”

崔熠和周祈都交代下去,京兆府和幹支衛的人一明一暗地查,這“凝翠台主人”應該很快就會有消息。

三人走出史端住的院子,一起往南走。

路雖曲曲折折,其實離著頗近。這個院子比史生的院子稍偏一些,但看著似乎更大。這是吳清攸的住所。

吳清攸帶著僮仆迎出來。

這位吳生二十出頭的年紀,相貌是南邊人的秀雅,穿一襲半舊家常袍子,腰間懸著美玉,帶著些舊族子弟特有的風姿。

聽說面前的是大理寺少卿、京兆少尹和禁衛將軍,吳清攸叉手行禮,請他們去堂上奉茶。

“吳郎君知道,吾等是為史生之事而來。”謝庸開門見山地道。

“是。”吳清攸垂著眼,面上帶些悲意。

“聽潘別駕說,吳郎君與史端時常一起歌詩唱和,稱‘長史短吳’,想來是極好的朋友?”

“確實偶爾一起參加詩會,”吳清攸停頓一下,片刻方道,“確實是好友。”

謝庸看他一眼,“那想來對他行蹤、癖好知之頗多了。吳郎君可知道昨日史端去了哪裏,做了什麽,特別是昨晚,他與什麽人喝得酒?”

“昨天白日他去了哪裏,某不得而知。昨晚是我們這些建州貢舉一起吃得飯,因明日要考試了,便提前聚一聚。”

“哦?在哪裏聚的?”

“便在這行館西門對面的宋家酒肆。”

“何時散的?”

“大約戌末時散的。”

“然後便一起回來了?”

“是。”

謝庸點頭,“這史生可有什麽病症?比如心疾?”

吳清攸猛擡頭看謝庸,臉上露出關切:“少卿以為莊之是心疾而亡?”

“還說不好,從死狀上看,不無可能。”

吳清攸緩緩點頭,輕呼一口氣,“莊之身體還算康健,某不知他是否有心疾,也不知他是否有別的病症。”

“聽說他去歲臨考,也是病了,才缺考的?”

吳清攸張張嘴,片刻道:“去歲某尚在先祖父服期,於莊之缺考的事並不清楚。”

謝庸看著他。

吳清攸垂下眼。

謝庸再點頭,“皆道史生風流,吳郎君可知道他在長安與哪個小娘子相熟?”

吳清攸搖頭:“某說不上來。莊之風流倜儻,文采斐然,他的詩,平康坊的娘子們都愛傳唱。”

“吳郎君亦擅詩賦,想來大作在平康坊亦傳唱甚廣。”本朝士子多與妓子相交,並以自己的詩能被傳唱為榮,甚至還有因此被達官顯貴聽到,欣賞其才氣,而舉薦得官的。

“拙作失之斧鑿氣太重。”吳清攸淡淡地道。

謝庸微笑道:“吳郎君莫要過謙,近體詩重格律對仗,與歌、行、吟等古體比,就顯得不夠樸率,倒也不能說斧鑿匠氣,詩體不同而已。”

吳清攸看看謝庸,施禮道謝。

“不知吳郎大作能否讓某一觀?”謝庸突然來了興致,“某每日見的都是案牘,久不行風雅之事,不看風雅之文,今日借吳郎大作,洗洗眼睛。”

吳清攸謙虛施禮,拿來自己的幾篇近作,請謝庸指點。

此時士子考進士,要往達官顯貴府上送由自己得意詩作輯成的行卷,一些達官顯貴也愛提掖後進。謝庸若不是初到京城,估計府門也收到一堆行卷了。

謝庸點評了一篇小賦,又點評了兩首詩,吳清攸便不似原先那般沉默疏遠,臉上露出親近敬服的神色,又主動問了謝庸幾個問題,謝庸都答了。吳清攸施禮道謝。

“這首《賦得長安城東觀梅》,我在史生那裏也見過,想來是詩會一起做的?”

“是,臘月間在詩會上做的。”

“其余諸人的可抄錄了?”

“抄錄了。”吳清攸拿過另一卷詩來,呈給謝庸。

謝庸展開,頭一首便是史端的。

評過了詩,謝庸便站起來,崔熠、周祈亦站起,吳清攸帶著僮仆相送。

一邊往外走,謝庸一邊問:“同園還住著一位呂生,一位焦生,聽說都是考明經科的,吳郎君與他們相熟嗎?史端與他們如何?”

“呂子耿直爽,焦濟猛認真,大家同路而來,互相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