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權臣過招(第2/2頁)

“太子近些年來,聲色犬馬,毫無建樹,如此下去,朕怎能放心地將大唐交到他手中!”李世民越想越是痛心疾首,李承乾以前還是個十分優秀的孩子,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他越來越荒唐?

李世民無論是作為一個父親還是一國之君,都未曾找到過原因。

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縱使經歷大風大浪,聽著這幾句話,還是將一顆心提了起來。

“諸位以為吳王的才德品行,能否為君?”李世民道。

眾人不禁將驚訝升級到了面上,紛紛愕然地望著李世民,蕭頌也心裏也是一沉。李恪絕對有做皇帝的潛質,不僅有,而且恐怕還會是個大有作為的君主。但是……

“玄齡,你說!”李世民見眾人不說話,便開始指明。

所有目光都投到房玄齡身上,他沉吟著緩緩道:“吳王恪才華氣度確是令人心折,頗有聖上幾分風采。”

連李世民自己都說過“類己”的話,這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也許正因如此,李世民才會一直防著他。

李世民自己是從弑兄殺弟的血泊中走出來的,當年他的赫赫戰功,讓他身上的光彩遠遠蓋過了隱太子,倘若隱太子登基未必能容得下他,為了自保也為了權力,最後終於到了手足相殘的地步。每每午夜夢回,他都會夢見當年父子兄弟並肩作戰,顛覆隋,一步步地打下大唐江山,每每,都會淚流滿面。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再重演玄武門之變。

如今太子和魏王都讓他萬分失望,所以不如幹脆立吳王算了。

房玄齡的一句話,仿佛一滴水滴入了油鍋裏,長孫無忌尚且能沉得住氣,侯君集卻是有些坐不住了。

“然則。”房玄齡話鋒一轉,“自古帝業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倘若輕易改之,恐怕朝綱易生亂。”

房玄齡的大意是:李恪好,有為儲君的才能,但是呢,太子是正統嫡出,正正經經應該繼承大統的。最妙的是“輕易”這兩個字。反正既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一切都看聖上的意思。

句句都是要害,卻惟獨沒表態,話說了根沒說一個樣。

“蕭愛卿,你來說。”李世民直是拉出了年紀最輕的蕭頌,他現在就想聽一句真話。

這下眾人表情就各種精彩了,蕭頌的父親宋國公曾做過太子少傅,與太子有師徒之名,而李恪與蕭氏又有姻親關系,答案難眾人倒是想看看他怎麽對付。

蕭頌恭謹地答道:“房相所言句句切中要害,臣下聽了之後頗有所悟,感到十分贊同。”

一幹老臣均是微微一怔,這個更厲害,直接來了一個:我嫩,這些事情不大懂,是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聆聽前輩見地的。

李世民也愣了一下,這事兒要是放在宋國公身上,保準能得到一個相對要明確的答案,至少,他若是不願回答,便會說不知道。蕭頌與他父親的性子還真是南轅北轍。

“既然如此,就想辦法改立吳王恪吧。”李世民本意也並非是要立吳王,但立儲這樣敏感的事,這幫圓滑世故的家夥,不給下點猛料,絕不肯有人發表有用的意見。

“臣認為不可!”侯君集即便知道是聖上挖的坑,他也必須得跳了。

李世民往靠背上倚了倚,換了個稍微舒服些的姿勢,一挑眉道:“為何?”

侯君集道。“誠如房相所言,吳王恪雖頗有才幹,卻並非嫡出,立幼立庶,實在有違聖上當初所言。”

當初李世民登基的時候,是曾說過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話。

岑文本朝李世民拱手道:“聖上,臣下以為,君位當需繼以賢者,太子倘若賢能,自是最好不過,但倘若嫡長不賢,豈非要葬送汗水和鮮血辛苦打下來大唐江山?若說嫡庶,子以母為貴罷了。”

岑文本一般比較低調,但是該出手時要出手。他話未點明,但其中意思很清楚,稍微聯想一下也就知道了,啥是嫡庶?正室所出便是嫡。李恪母親楊氏,乃是前隋公主,一身集楊氏和獨孤氏高貴血脈,封後也未嘗不可。

此話一出,立刻便有人反對。

殿內聲音不斷,吵吵嚷嚷,與之前情形正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