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兩個嫌疑人(第2/2頁)

劉青松被晾了許久,終於忍不住一拍幾面,蹭地站了起來,“喂,孫子,你到底有沒有聽見老子說話,老子要驗屍!我不信你們大理寺還有能比得上老子的仵作!”

子,加在姓後面是一種尊稱,一般稱孔子、孟子都是對聖人的稱呼,不過劉青松喊出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孫振也不怒,朝冉顏施禮道:“那我就先回官署了,還請獻梁夫人這些天配合,在府中輕易不要外出。包括這兩位姑娘和劉醫生。”

“這是自然,但我也不希望事情未查清楚之前,將消息流出去。”冉顏以前可以不在乎,但現在她是蕭氏的媳婦,有義務把自己的名聲保全好,也必須不能讓蕭頌因這些莫須有的事情受到牽連。

冉顏看著孫振轉身下樓,半點沒有搭理劉青松,心中納罕,“你得罪這位孫少卿了?”

“其實也算不上得罪吧?”劉青松不確定地道:“我一年前帶著他兒子去曲江玩,結果回來時把那小子丟在了那邊,我睡到半夜的時候想起來,又回去把人給接了回來。自從出了這事兒以後,他就一直也不理我,忒小氣了。”

孫振當時在官署中值夜,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還是後來聽自己兒子哭訴。並且劉青松那個無良的混蛋,竟然威逼利誘他兒子,哄他不要將此事說出來。孫振是專門搞破案的,想從小孩子的身上找出破綻還不簡單。

“我挺替阿韻憂心的。”冉顏站起身來,撫了撫衣裙,往樓下走去,“回府吧,不去莊子上了。”

“哎,那都是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了,被他養得跟個姑娘似的,自己不知道回來,能怨得著我麽!”劉青松隨後追上。

對於這位孫少卿,他不管是官職和所管轄的事情都與蕭頌相似,一個是大理寺少卿,一個是刑部侍郎,三司會審時,一般都是他們倆,和禦史台的一位副職官員,所以冉顏對其算是比較了解。

孫振也算是出身名門,但家道衰落,自幼便十分窮苦,他為人比較端方嚴肅,所作出的文章亦如其人,並不出彩,因此四處投行卷,也無人賞識。他是從科舉一步步考上去的,穩紮穩打,從來也沒才絕驚艷,更不曾一步登天。整整考了七八年之久,才輪到殿試。

這一切離不開他那位發妻的支持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可就在他官途越發平坦之時,發妻卻因病亡故了,他一個人將兒子拉扯大,況且他這麽多年沒有再娶,也只有這一個兒子延續香火,他能不著急麽?

冉顏不得不在心裏狠狠地鄙視劉青松一番。

冉顏從後門上了馬車,直接駛出醫館,劉青松也隨後騎馬不急不緩地回蕭府。

這幾日長安城坊市之間熱鬧非凡,到處都是人竊竊私語,酒樓茶館更是爆滿。在這個信息交流不太便捷的社會,長安人最愛聚集在一處談論時事,或者某處的八卦。

近來最熱門的莫過於竇四娘被人謀害一案,偶爾還有提及清竹醫館那場神秘的燒尾宴。

長安城裏發生的事情,不需幾日便傳到李世民的耳中,聽了禦史馬周的回話,眉頭不禁深蹙。他倒也沒太信傳言,冉氏的醫術究竟神不神無所謂,但太子力薦,這個面子是要給的。

“就這些?”李世民擱筆,轉而問道:“太子最近在做些什麽?”

“聖上新調任的太子中舍人似乎很合太子的意,近日聽了他的規勸,每日都在刻苦讀書,向師長請教的次數也明顯多了。”馬周一向都是沒什麽情緒地匯報這些事情,不過此次卻也有些欣慰。

李世民微微一笑,輕輕垂著腿道:“他若是能明白為君之道,勤勉好學,也就好了!”

李世民心裏其實也並不太想廢長立幼,畢竟李承乾並不是笨,而是過於疏散懈怠,他對李承乾如今還抱有一絲希望。

“蘇子期的身世查的如何了?”李世民轉而問道。

馬周從袖中掏出一個火漆封口的信,雙手呈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隨手取了過來,用幾上放置的一把短刀挑開封口,將信紙抽出來抖開,看上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