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7頁)

東華的出生格外低調,低調得大家都不曉得他是怎麽出生的。

僅有史冊的一筆載錄,說帝君仰接天澤俯飲地泉,集萬物毓秀而始化靈胎。但上天怎麽化育出他來,是從一塊石頭裏蹦出來,還是一個砍竹老翁砍竹時赫然發現他蹲在竹心於是撿回去撫養,只是一筆帶過,沒有更多的記載。

東華雖然自小肩負重任,但幼年時過得並不像樣,孤孤單單地長在碧海蒼靈,沒有群居的親族庇佑,時常受附近的仙妖魔怪們欺負。遠古洪荒不比如今,想學什麽本事可以去拜個師傅教導。東華的一身本事全是靠他自己在拳頭裏悟得,一生戰名也是靠一場又一場實實在在的拼殺。

碧海蒼靈萬年難枯的靈泉不知染紅了多少回,這個橫空出世的紫衫青年,一路踩著累累的枯骨,終於立在六界之巔的高位,一統四海六合,安撫八荒眾生。

這等成才路,同幾萬年前掌樂司戰的墨淵上神不同,同近時戰名極盛的夜華君更不同。他兩位一個自小由造化天地的父神撫育教養,一個被大羅天上清境的元始天尊與西方梵境的大慈大悲觀世音同力點化,是世家一貫的教養法。

鳳九小時候就更仰慕東華些,一則他救過她的命,更深的是崇拜尊敬,她覺得他全是靠自己,卻能以一己之力於洪荒中了結亂世覆手乾坤,十分了得。

能在洪荒殺伐的亂世裏坐穩天地之主的位子,其實是件不大容易之事,手段稍見軟弱,下頭便沸反盈天亂成一鍋粥,唯有鐵血無情的鎮壓才見得些許安定。即便後來隨著天族一脈逐年壯大,東華漸移權於時年尚幼的天君,自己入主一十三天太晨宮享清福了,當年的鐵血之名在六界也是仍有余威。因此今次燕池悟妄想以七千生靈來要挾他,難怪他會那麽輕飄飄地問上一句,是不是忘了他當年執掌六界時的風格。東華他,確然不是個有大慈大悲大菩提心的仙。自古至今。

其實,東華到底算不算一個仙,還有待商榷。

鳳九小時候暗地裏愛慕東華,為了解他深些,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搜羅了記載他的許多史文。這些史文大多是弘揚東華的功績,滿篇言語全是拗口的好聽話。唯有一卷廢舊的佚名書提了一段,說父神曾對東華有評介,說他的九住心已達專注一趣之境,因此而一念為魔、一念為神。鳳九的禪學不佳,謄抄了這句話裝模作樣地去請教她小叔白真。

白真雖顯得一副靠不住的樣子,到底多活了十來萬年,這麽一個禪學還是略懂,解惑給她聽:所謂九住心乃修習禪定的九個層次,即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和等持,若是一個人內心已達專注一趣這個境界,便是心已安住,百亂不侵了。心既已安住,那為魔為神都沒有什麽區別,端看他個人的喜好,他想成什麽就成什麽。倘若九住心達到等持之境,更是一番新氣象。世間只有西天梵境的佛祖修持到了這個境界,悟得了眾生即佛陀,佛陀即眾生之理。

鳳九捺著性子聽完,其實被他小叔住啊住啊的住得頭昏眼花,覺得跟個禪字沾邊的東西果然都玄妙得很。但為了更懂東華,她私下回去又絞盡腦汁地尋思了許多天,琢磨出來那句話興許是這麽個意思,說東華從前非神非魔,後來擇了神道棄了魔道。但他為何選了神道,她琢磨不透,在她幼年的心中,神族和魔族除了族類不同,似乎沒什麽區別,況且魔族還有那麽多美女。

她識得的人裏頭,除了祖父母,唯余十裏桃林的折顏上神離東華的時代近些。她收拾行囊,駕了一朵小雲彩到得桃林。假托學塾的夫子此次留的課業是洪荒眾神考,她被一個問題難住了,特來求教,還費心地帶了她小叔白真親手打的兩枚束發玉簪來孝敬折顏。

這個禮選得甚合折顏的意,果然很討他的開心。

四月裏煙煙霞霞的桃花樹下,折顏摩挲著玉簪,笑意盈盈地藹聲向她道:“東華是如何擇了神族的?”

他背書似的道:“史冊記載,當年洪荒之始天禍頻頻,唯神族所居之地年年風調雨順,子民安康。而後東華探查緣故,曉得乃因神族俱修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邪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他面不改色地喝了一口酒,“此德昭昭,感化上蒼,於是減了對神族的劫難予以我們許多功德善果,是以年年風調雨順。東華聽了這個事,十分動容,遂擇了神族棄了魔道,並發願此生將僅以神族法相現世,用大慈大悲大菩提之心修持善戒,普度八荒眾生。”

鳳九聽得一顆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備受鼓舞激勵,在心中更加欽佩:果然是清靜無為的東華,果然是無欲無求的帝君,果然是史冊傳聞中那個最偉岸耿介冷漠有神仙味兒的東華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