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2頁)

女兒都這麽說了,當娘的還能說什麽,不過來了這麽一趟之後,她確實不怎麽擔心了。

想想自己的婆婆,再想想自己這個當婆婆的,她不得不替女兒感慨,是嫁進好人家了。

女子嫁得好不好,其一要看公公,這決定了家世,也決定了家風,其二要看夫君,是不是知冷知熱的人,其三就要看婆婆了。

婚後相處最多的就是後面這兩者,甚至婆婆比夫君還要重要。

敏珠養胎的日子甚是平靜,她甚至都沒有憂慮過肚子裏的孩子是男是女,一家人早就商量好了,這事兒不問太醫,所有的衣服、包裹、小物件兒,男生女生的都有準備。

甚至連太後和皇上,對這事兒都相當看得開,胤禎雖然就只有弘易這麽一個兒子,但弘易小兩口畢竟還很年輕。

而且胤禎從來都沒有體會過養女兒的樂趣,若是能體會到養孫女的樂趣,那應該也是極好的。

胤禎沒有一母同胞的妹妹,沒有女兒,雖然有侄女兒吧,但是跟幾個侄子不一樣,從來沒有哪個侄女兒是他看著長大的。

跟他最熟的!侄女兒就是二哥家的寧楚格了,這孩子深得五姐和二嫂的真傳,世間少有男子能比得了。

自然也包括二哥家的那幾個侄子,就連皇阿瑪當年看重的弘晳,跟寧楚格比起來也差了幾分。

不過弘晳之所以能被皇阿瑪看重,並不是因為自身優秀,而是因為出身,二哥的長子,那些年比他們這些皇阿瑪的小兒子都要更尊貴幾分。

二哥在被立為親王之後,這些年一直都沒有向朝廷請封過世子,幾個女兒,有被封為縣主的,也有被封為縣君,唯有嫡出的寧楚格,是靠著自己被封為郡主,她這個郡主冊封的時候,二哥還是被囚禁的廢太子呢。

最近京城的焦點人物也是寧楚格,向來低調的理親王府,這次也成了眾人熱議的對象。

二哥頭一次向朝廷請封世子,不是替弘晳請封,也不是替其他的兒子請封,是替自己嫡出的女兒請封。

如同把一碗水倒進了熱油鍋裏,這一封請封的奏折,可是濺起了不少的熱油。

固然最近這十幾年女子的地位一直在提升,固然朝廷的改革也一直都很大膽,但這件事情還是觸及到了不少人敏銳的神經,更重要的是利益。

這事兒一旦成了,等同於是開了女子繼承爵位的先河,之前庶子繼承爵位,只需要沒有嫡出的兄弟就行,但是如果這件事情成了,以後不光是沒有嫡出的兄弟,還必須得沒有嫡出的姐妹,庶子才可以擠成爵位。

這可不就是觸動了一大堆人的利益,一些人跳腳除了傳統觀念在作祟,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當然,不是說這些跟著鬧騰的人都是庶出,可能跟他親近的人是庶出,也可能是他自己沒有嫡出的兒子,但卻希望繼承自己位置的是!兒子,而並非女兒……

反對這件事情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這件事情的人,那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像胤禎支持這事兒,純粹就是因為他自身沒有對於性別的偏見,像胤禎的親家,一大家子支持這事兒,那就是利益相關了,畢竟寧楚格是瓜爾佳氏的外孫女。

不過還有相當大的一批人,持中立態度,既不拒絕,也不反對,樂得在一旁吃瓜看戲。

當然若是這道折子批了,那就沒這麽多的事兒了,寧楚格若是能夠繼承她的爵位,那弘晳,包括他余下的那些兒子們,能折騰的事兒有限,寧楚格解決起來也很容易。

說到底,理親王想要把爵位交給寧楚格,嫡出的身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還是能力,他舍不得自己的女兒明珠蒙塵,也不想理親王府百年之後就淪落為普通的宗室。

這事兒原本可以盡早解決的,畢竟是皇家的爵位,四爺大權在握,就算是直接定了這事兒,也不會有多少風波出現,之所以拖延了這麽久,不是因為這事兒不好辦,而是想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此事。

只有越來越多的人議論這件事情,這件事情辦了才有更大的意義。

這事兒之所以沒有引起那麽大的反彈,除了寧楚格這些年所做的事情,能夠拿出來作為新一輩的榜樣,更大的原因是寧楚格嫡出的身份。

甭管是皇室福晉,官宦家的福晉,還是尋常百姓家的正室,自己的孩子若是能夠繼承家業,甭管男孩女孩,那都要好過讓庶子繼承。

正室也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這事兒如果是換成嫡子和嫡女相爭,那絕對是一邊倒的風向,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朝廷的管控下,支持的人最終反倒居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