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2頁)

能有這待遇,已經是胤禎幫著爭取的了,最可憐的就是這些人。

也不知道郭絡羅氏想這法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萬一刺殺不成功,良妃和這些人會是什麽樣的下場,刺殺成功了,這些人又會不會被遷怒。

廉郡王府和安郡王府都沒了,大清也迎來了它新的主人,雖說是國喪吧,但真正傷心的人沒幾個,包括他的兒子們。

不過也就廢太子有這膽子了,旁的人還是得按部就班的來。

胤禎跪在老爺子的靈前,只有想想年少的那幾年,老爺子對他的優待,才能流得出眼淚來,還得是刻意不去想一些事情。

跪在他斜前方的三哥更絕,隔著半米的距離,他都聞見了姜水味,若是聞不到這味道,三哥就是哭的最傷心、最動情的那個了,連眼皮都哭腫了。

胤禎多多少少能體諒三哥幾分,如果說之前孝期剃頭,但是三哥做事不謹慎,自己往自己身上潑汙水。

三哥對老爺子應該是又怕又恨,要借助外物才能落淚,也不是不能理解。

安葬了皇阿瑪,四哥登基為帝,額娘成了太後,原來的太後成了太皇太後,四嫂成了皇後,小四嫂李氏成了齊妃,剩下的就沒有居於妃位的了。

跟皇阿瑪熙熙攘攘的後宮比起來,四哥加起來總共才只有這六七個,少得可憐,不光是宮妃少的可憐,兒女也一樣。

女兒就只有一個嫁出去的長女,兒子攏共都只有四個,弘暉是嫡長子,齊妃生了三個兒子,活下來的就只有弘時一個,還有兩個尚在吃奶的小娃娃,一個弘歷,一個弘晝。

都還是孩子呢,四爺登基之後,並沒有封賞自己的幾個兒子,對兄弟們也算不上大方。

親弟弟被封為親王,恒郡王被封為恒親王,十三貝子被封為怡郡王。

就只封了這三個人,旁的都沒動。

十四和十三的封賞,在眾!眾人的預料之中,畢竟這兩個人是跟皇上最親的,早在皇上還是貝勒爺的時候,就跟這兩位最親了。

但是老五恒郡王憑什麽,論文比不過老三,論武比不過老十,要說聽話老實,老七跟十二也不差,數來數去,都輪不到恒郡王升為親王。

“我這是沾了弟弟你的光,你之前沒少幫著皇上辦了差事,只是年紀尚輕,而且皇上也不好全都提拔跟自己親近的兄弟,像我這樣聽話老實的中立派,也得拔一個上來,得做給整個朝廷的人來看,哥哥我這是沾了你的光,你可千萬別氣餒,好日子還在後頭呢。”恒親王越說越是激動,連臉都紅了。

老爺子活著的時候,他都沒想過自己能成為親王,現如今雖說是沾了九弟的光,可這更讓他覺得高興。

五哥說的這事兒,九貝勒可以說是心知肚明,十四弟已經同他說過了,他之所以願意可不光是為了五哥,更是為了額娘。

“皇上有意讓生了兒子的太妃出宮養老,過幾日就會下旨,咱們這些皇子阿哥到時候就可以上折子,皇上允許了,就能把太妃接回府裏,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必須得是親王才行,額娘在宮裏住了大半輩子了,也該出來享享兒孫福了,弟弟爵位還不夠,這事兒就指望五哥了。”

他現在還是個貝勒,若是皇上給他升爵位,而不是給五哥升爵位,那他們哥倆就都是郡王了,一個親王也沒有,怎麽把額娘接出來。

額娘接到五哥府上,肯定要比在宮裏頭自在得多,而且他到五哥府上來,那還不跟來自己家一樣,想住這兒都行。

皇上這條件也立得太高了,豈不是讓大多數人看得見吃不著。

“太後住哪兒,那是人家兄弟倆的事,咱們只要管好自家額娘就行,其他的兄弟要是也想把太妃接出宮,那就賣力給皇上幹活,一年兩年,三年四年,只要肯下功夫,皇上不會吝嗇於一個親王爵位的。”

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好事兒,依著他對自家額娘的了解,越是這種獨一份兒出風頭的事兒,額娘就越是高興,當兒子的,不也就圖額娘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