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2頁)

許是自己有了兒子的緣故,胤禎最見不得小孩子如此了,帶著自家兒子和弘暉出去玩兒的時候,也會叫上弘昱。

就連比自家兒子小了幾天的弘旺,他也特意讓人去瞧過幾次,只不過廉郡王府畢竟只有八福晉在,他一個小叔子,哪怕是過去看孩子,也不方便上門。

弘易和弘旺差不多算是一般大的,他已經準備給自家兒子請先生了,弘旺自然也到年紀了。

皇孫們也是要到了六歲才能進上書房讀書的,在此之前,並不是什麽東西都不學,一丁點的基礎都沒有便送到上書房去,可跟不上進度。

不過,八嫂並沒有讓他幫忙,而是自己派人請的先生。

如果說大哥夫婦倆,是大嫂的人緣勝於大哥,那到了八哥八嫂這裏就完全反過來了,八哥籠絡人心的功夫不是一般的強,八嫂得罪人的功夫也不是一般的強。

弘易的先生,是胤禎和四哥親自挑的,總共四位。

一位是啟蒙先生,用的是四哥原來府裏的清客,也曾經教導過弘暉的鄔先生。

一位是教西學的,胤禎自己去面試來的,意大利來的洋人。

一位是教彈琴畫畫的先生,這是四哥挑的,審美風格跟四哥是一條路子的。

還有一位武學師傅,不是旁人,是已經在兵部任職的洪石。

別看胤禎也是出了一份力的,可不過三歲就有四位先生教導,他還是挺同情自家兒子的,尚且年幼就要承受這麽重的擔子了。

不過,小家夥自己倒是適應良好,性子是半點沒遺傳到自己的阿瑪,早起早睡,功課認真,關鍵是在教室裏頭能坐得住,這對三歲大的孩子來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就是有點偏科,也不能完全算是偏科,應該說審美這東西是與生俱來的!,弘易的性格雖然沒隨了自己的阿瑪,但審美跟自家阿瑪還是很像的。

從最初學畫畫開始,雖然小孩子的畫也沒那麽多可以細究的地方,但風格絕對是偏胤禎那一派的,喜歡使用繁多的色彩,喜歡追求寫實,而且按先生的話來說,略有幾分匠氣。

胤禎懷疑,這不應該是遺傳的事兒,應該是他給兒子看過他太多的畫作了,從人物畫到風景畫,再到連環畫,潛移默化的,也就受到了他的影響。

這鍋是他的,想扣別人身上都扣不了。

兒子過於乖巧,除了想出去玩兒的時候跟他鬧以外,其余的時候絕對是乖小孩、乖學生,這孩子最讓人費心的時候,應該是在福晉肚子裏的時候,生出來以後,就很好養活了。

關鍵是身子骨壯實,從小到大也沒生過什麽病,大人最怕的還是小孩子生病了。

胤禎還記得那會兒弘暉生病的時候,太醫守在四貝勒府好幾日,四哥四嫂都跟著熬,寸步不敢離,幾乎是不錯眼的看著,那可不光是在熬人,簡直是在熬心。

好在,弘暉是有驚無險,不然的話,四哥這會兒可能還要為繼承人發愁。

老爺子跟四爺處得還算不錯,小家夥滿月當天就得了賜名——弘歷。

當時,胤禎自然也在場,只覺得這名字耳熟,可能上輩子在哪個電視劇裏聽過吧,畢竟清宮劇這麽多,母上大人又愛追劇,他偶爾也會跟著看一點兒,不過誰是誰早就已經記不清了。

弘歷一個半月大的時候,直郡王的信和廉郡王的信是同時被送到京城來的。

直郡王出海,走的是開疆辟土的路子,不服就打,所以他寫信給京城要交易的東西一般都是火藥,剩下的他全都能搶過來。

而廉郡王,這幾年一直都是在做生意,船隊比最初的時候擴大了三倍,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早就還上了。

兩個人都不透露自己的行蹤,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此之前兩邊是沒有遇上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