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2頁)

人已經在外頭了,就算妻兒額娘都留在了京城,可是人家又沒謀反,這樣的事情,總不好拿人質要挾。

康熙也是在這會兒才覺得棘手,海外天高皇帝遠,兒子撒出去了,想管都管不了。

廉郡王的信,四爺跟勤郡王在回京的第二天就看到了,還是在議政殿裏看的。

老八的字絕對不能算醜,不過那也要看跟誰比,在眾多的皇子阿哥裏頭,老八的字體絕對是排在後頭的,不說跟四爺比,就是跟胤禎比,也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出海後的廉郡王,心情並沒有如何糟糕,甚至應當說有幾分愉快才對。

“八弟向來考慮周全,並非沖動莽撞之人,行商賈之事應當已經考慮良久,再三思索定下來的,海外情況如何,咱們畢竟不了解,兒臣覺得不如就依八弟所言,左右這事兒對大清也是好事兒。”

他雖之前有幾分看不上老八的為人,但這人能力是沒得說,既然是雙方都有益處的事情,他也不至於要給老八使絆子。

胤禎想法跟四哥一樣,他雖然不知道八哥是去了哪塊陸地,不過銀子在哪兒都是好東西,過分鄙視商人的,也就他們這邊了,西方現如今只要有錢,什麽東西買不來,土地也好,工廠也好,爵位也罷,那都是能拿錢衡量的。

商人的社會地位,尤其是大商人的社會地位,絕對跟皇阿瑪認知當中的!的不一樣。

再說八哥也帶過去了不少兵丁,只要人不傻,想過得好還是很容易的。

“而兒臣也覺得該依了八哥所言,這對雙方都是有益處的,而且八哥賒賬,肯定是會還的。”

畢竟妻兒就在京城,八哥是不會賴賬的,穩賺不賠的買賣,為什麽要拒絕。

這與康熙的想法有些不同,他雖然把兒子放出去了,可老八還是他親封的廉郡王,也還是大清人。

不想到了老四和十四這兒,出去了的人,就可以不受掌控了,想打地盤就打地盤,想做生意就做生意。

若他只打算把老八一個人放在外頭,是絕對不允許老四和十四,尤其是老四,有這種想法。

但他還準備把最疼愛的兩個孩子放過去,能夠不受約束,不屈居於人下,當然是最好的了。

所以這事兒還是要交給內務府辦理,康熙現如今只把大的方面更好,如何把控都交給四爺,四爺是個精益求精的人,而且擅長用人,尤其是這大半年來,只用對的,不用近的。

剛剛回京的胤禎和九貝勒,就又多了一項差事,負責內務府給廉郡王籌備商品和定價。

既然是要做生意,那就得拿出做生意的樣子來,總不好因為廉郡王是自己人,就成本價把東西送過去吧。

內務府不缺銀子,采買也都有固定的路子,現在不過是把一部分東西多采買些。

定價那就是更簡單的事了,整個大清朝舶來品生意做的最大的是九貝勒,而對外出售商品總額最大的則是勤郡王福晉。

胤禎起初接到這差事的時候,是真沒把這當成一件大事兒去辦,在他看來,容易的很。

只是萬萬沒想到,內務府的水這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