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2頁)

惠妃與皇上也是多年的感情了,可如今出了這事兒,連求情都不能,只能閉宮不出,在宮裏頭抄寫佛經為大阿哥贖罪。

都是宮裏的老人了,哪怕之前有過頗多的計較,如今人這樣,看著心裏頭也挺不舒服的。

不用額娘提醒,胤禎自己心裏也有數,若是擱在往常,他跟皇阿瑪說的肯定比剛才多得多,也比剛才大膽得多,如今已然是有所克制的結果了。

這話說的,聽起來確實有那麽幾分大人模樣了。

德妃對小兒子的要求素來都很少,“你之前讓人送過來的畫像,我都做成畫冊了,如今已經是厚厚的一本兒,這孩子眉眼像你,鼻子耳朵隨了琉璃,嘴巴跟有幾分像,倒是挺會挑地方長,待到日後,必然能出落成一個風度翩翩的俊俏少年。”

“額娘莫不是在自誇,兒子的眉眼隨了額娘,四哥最像額娘的地方就是嘴巴了,與其說小弘易是像我們哥倆,倒不如說是像了額娘,額娘誇小弘易日後長大了好看,可不就是自誇嘛。”

胤禎這話說的促狹,但卻不是為了哄人開心才說的,而是確實如此,小弘易的長相只有四分像他,三分像福晉,兩分像四哥,但卻足足有七!七分像了自家額娘。

隔代遺傳就是這麽奇妙,弘易像極了皇祖母,但是跟皇祖父卻沒有幾分相像。

不過皇阿瑪這麽多兒孫,也不缺弘易這一個了。

“還好意思說呢,好好的孩子生在了盛京,你這個當阿瑪的虧心不虧心,這次回來京城,千萬別惹事兒了,最好是能跟著你四哥辦幾件差事,爭取能留在京城,把琉璃母子倆從盛京那邊接過來。”德妃也不想如此絮叨,但她實在放心不下。

瞧瞧這三年小兒子給她寫的信,盛京的山林,盛京的草地,盛京的院落,盛京的人……就沒有一處不好的,樂不思蜀說得便是如此了。

她真怕這孩子待在盛京一輩子都不樂意回來了。

“你自己覺得盛京好,弘易將來未必這麽覺得,他若是想要建功立業,還得是要到京城來尋機會,你這個做阿瑪的可千萬別拖了兒子的後腿。”

十四沒什麽野心,甚至還有幾分淡泊,但孫兒未必如此,待在盛京那個地方,或許自在,但只有在京城,才能有最好的師傅,受到最好的教導。

額娘已經開始操心起了弘易的未來,胤禎沒好意思告知自家額娘,在他來之前,兩口子就先給兒子預習了一遍抓周。

滿桌子的物件,小家夥先拿了一塊糕點,爾後又抓了一盒胭脂,最後把人抱起來的時候,才順手從桌邊抓了把弓箭。

如果抓周真的能預示一個人將來做什麽,那他這兒子的志向,可能跟額娘想的有些出入。

將來的事兒他不是沒想過,只是眼下兒子還小,倒不如在盛京多輕松自在幾年,等到了入學的年紀,再回京城也不遲。

而且他總還是盼著,四哥登基的,皇阿瑪若是能提前退位那便好了,既能多活幾年,也能早一些結束朝堂上的亂象,一個儲位之爭,如今弄得是舉國上下沸沸揚揚,未免有些過了。

若是四哥,肯定舍不得把精力花在這些方面,跟皇阿瑪比起來,四哥才是真正的實幹之人,若是論做阿瑪,那就更不是皇阿瑪能比的了。

可惜讓老爺子退位,幾乎等同於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