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3頁)

旁人養三個孩子,可能都不如十四這一個孩子操心操得多,老四和溫憲就比十四省心多了。

德妃沒什麽好給小兒子準備的,若是兒媳婦沒這麽富裕,她或許會收拾些不打眼的金銀首飾給小兒子帶著,但眼下就沒這個必要了,永和宮裏的東西都加起來,也比不上小兒媳一半的庫房。

如果說,她先前還想著再給十四物色一個側福晉,畢竟‘一生一世一雙人’這事兒在皇家過於稀罕了,皇上怕是也不會贊同的。

但是如今這想法也跟著沒了,就這樣也挺好的,十四這麽大的事兒都做了,娶不娶側福晉在皇上那裏應該已經是小事兒了。

琉璃這孩子也挺好的,換個人,就算是願意陪著十四去那苦寒之地,也不會這麽心甘情願,這麽歡喜快活。

她當年的眼光倒是不錯,再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

要出發去盛京,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胤禎需要告別的人很多,來為他送行的人也很多。

四哥給他送來了一堆的字帖,還交代他每日的十張大字不能少了,每隔一段時間,就往京城四貝勒府送一回大字,四哥要好好監督他。

想讓他隔一段時間就寫一封信過來,也不是什麽好害羞的事兒,何必拿檢查大字做由頭呢。

胤禎對四哥的性子已經摸得差不多了,很是能明白四哥的言外之意,他不光是要送信送大字過來,還打算送些特產過來呢,盛京物資豐富,好東西也多著呢。

大侄子的性子也隨了四哥,明明就是舍不得他,甚至還特意從上書房請了兩天的假,可跟在他身邊卻話不多,想要與他通信的理由更是找得‘蹩腳’

說是要研習兵書,有什麽不懂的地方,想要寫信過去跟他請教。

胤禎當時就樂得把大侄子給抱起來了,且不說上書房的師傅們全都學富五車,就算是要向叔伯請教,那京城還有直郡王呢,就算與直郡王不相熟,那還有十三哥呢。

無論哪一樣,都要比千裏迢迢寫信去向他討教,來得容易。

翻過年就要九周歲的大侄子,被抱起來的時候沒掙紮,臉頰和耳朵確實燒紅了,簡直不要太可愛了,尤其是大侄子的眉眼還像結了四哥。

羞紅了臉的四哥,這畫面太美,光是想象都讓人忍俊不禁。

還好他沒有九哥和十哥那麽不靠譜,不會想著把這場景畫下來,待到日後慢慢翻看。

戶部追繳欠銀這事兒,除了朝廷,唯一得到好處的就是九哥和十哥了,應該是心裏邊有些過意不去吧,九哥直接給他塞了二十萬兩的銀票,不是直接塞手裏邊的,而是夾在了送他的兵書裏,整整五本兵書,分散著放的,從面上根本就看不出來。

九哥中間連提都沒提一句,好在他提前翻了翻,若是直接讓人放行李裏,還不知道會不會丟呢,這事兒辦的,果真是像極了九哥的性子。

九哥盡管財大氣粗,但是之前完了戶部八萬兩的欠銀,十哥那八萬兩也應該有不少是九哥出的,如今再拿出來二十萬兩,怕是家底兒都給拿出來了。

真實的情況比胤禎想象的還要‘慘烈’些,舶來品的利潤雖然大,九爺也是個錢簍子,但他平素的花銷也多,而且也沒做幾年的生意。

這二十萬兩銀子何止是把家底兒都拿出來了,是把聚寶盆都拿出去賣了,舶來品的生意從此就跟他沒關系了,而這兩年做生意賺來的銀子,能拿的也都拿出來了,甚至連府上的西洋鐘都拿出去賣了,才湊足這二十萬兩。

十萬兩算他的,還有十萬兩算十弟。

他們兩個承了十四弟的情,若是皇阿瑪沒有下旨讓十四弟去盛京,那這份情可以慢慢還,但出了這事兒,若還是想著以後慢慢還,那沒還完之前,這心裏頭都踏實不了。

胤禎可不知道這一份錢代表了兩個人,他與福晉又不缺銀子花,何必收這二十萬兩呢,九哥要還人情的意思他明白,不過這人情可以日後再還,會有那一天的。

他或許不需要九哥和十哥的人情,但可以把這份人情轉給四哥嘛。

胤禎這大半年可以說是得罪了很多人,包括兄弟們,來寬慰他給他送行的兄弟們也就那麽幾個,四哥、五哥、九哥、十哥、十三哥,這回就連慣來喜歡做老好人的八哥都沒來。

倒是姐妹們,除了五姐外,要麽是嫁去了蒙古,要麽就是還待在宮裏不方便出來,不過她們的信都托五姐送到了自己手裏。

沒出嫁的,送過來各種各樣的小物件,出了嫁的,甚至把草原上的牛羊都當做禮物送來了,福晉她們的酒樓和鋪子,甚至都可以好幾個月不用從草原進貨了。

除了兄弟姐妹,他從前的伴讀和哈哈珠子,也都特意上門來看過他,甚至還有洪石,這位都已經升為四品佐領了,也難怪在豐台大營都能得到消息,還能請得來假出來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