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頁)

然後,皇阿瑪就把他調到了吏部,掌管天下官員調令的吏部。

他在兵部時坐冷板凳,那是因為有直郡王,他不想也爭不過直郡王,只能是避其鋒芒,自己找清閑。

但是吏部,皇阿瑪還從來沒有安排過哪個皇子坐鎮吏部,太子和直郡王就算有安排人在吏部,但也都是小魚小蝦,吏部尚書和左右侍郎那可都是鐵杆的保皇派。

他也是保皇派,這樣一想倒是也不奇怪,皇阿瑪為什麽會把他安排在吏部了。

像他這樣毫無野心的皇子阿哥,以前不缺錢花,現在就更不缺了,根本就沒必要去鉆營。

在去吏部報道前,胤禎單獨被皇阿瑪召見,原以為皇阿瑪是要交代他在吏部要如何如何,哪成想老爺子只是把他拎過去給批了一頓。

“在兵部這些時日,你太讓朕失望了,堂堂貝勒有什麽好畏首畏尾的,朕讓你去兵部,不是讓你三天兩頭開小差去的,也不是讓你找個清閑地方看書……”

胤禎沒吭聲,老爺子就是事兒太多,爭也不行,不爭也不行,反正就沒哪個兒子能真正讓皇阿瑪滿意,訓斥就訓斥唄,反正挨一頓訓斥身上又不掉肉。

康熙這輩子閱人無數,別說十四了,就算是太子他們,在他面前也是藏不住心思的,打眼一瞧,就知道這小子的態度。

原本只是做做樣子訓斥一番,讓十四裏頭有點數,也讓旁人心裏有點數,可瞧十四這模樣,心裏多的火現在是真出來了,越訓越窩火。

老八那樣的出身,都敢撬直郡王的墻角,他雖然不喜老八,但不得不承認老八是有幾分能力的,敢正面跟直郡王杠,也有膽氣,只是太有野心了。

十四可以沒有野心,但是不能沒有膽氣,他的兒子哪能畏首畏尾的像只老鼠,十四好歹也是個貝勒,論出身、論身份,哪一點兒比老八差了。

在兵部那個慫樣子,半點兒都不像他的兒子。

胤禎都快被老爺子給訓懵圈了,雖說沒有階品,但是從兵部到吏部,對他來說應該算是高升吧,怎麽到皇阿瑪這兒沒有勉勵,只有訓斥。

他最近也沒做什麽,在兵部老老實實的,沒去往直郡王傷口上撒鹽,就算大婚後日子拋費了些,但是跟皇阿瑪和太子比起來應該還好吧。

他和福晉用的不過是一些稀罕物,皇阿瑪和太子用的可都是傳了千百年的珍品,那都是應該放進博物館裏陳列的,哪能隨意掛在墻上、擺在屋裏,這闊氣程度,絕不是幾面玻璃能比得了的。

康熙嘴皮子是真厲害,整整訓斥了差不多得有一炷香的功夫,中間都不帶停歇的,也沒喝口水潤潤嗓子。

胤禎都挺老爺子累得慌,他大概也聽明白了,就是嫌棄他在兵部做的不好唄,什麽差事也沒輪上,平白耽誤功夫了,而且還膽小懦弱,一點也不英勇,皇阿瑪對他特別失望。

胤禎特別想問一句,皇阿瑪對哪個兒子不失望,清閑的就只有他一個嗎,五哥、七哥、九哥、十哥、十二哥、十三哥,現如今不都跟他一樣閑著。

八哥倒是沒閑著,也沒見過皇阿瑪對八哥如何重用啊,還不如往年呢。

直郡王和太子那是沒法放一塊比較,在老爺子的心裏,這一個長子,一個嫡子,都是放在心尖尖上的,他們底下的這些兒子們是沒得比。

大概是說累了,康熙也總算是話鋒一轉,說到正經事兒了。

“你都已經大婚了,切不可再像在兵部時一樣,到了吏部好好辦差事,你不是說滿漢一家嗎,那就按照你的標準來,在豐台大營的時候不是做的挺好。”康熙有些無奈的道。

他都不知道十四一天天的都在想什麽,老五不爭,那是因為被太後撫養過,科爾沁女子撫養長大的皇子注定不能再有什麽作為,老七那是先天有疾,老十出身僅次於太子,不能出頭,那性子也不合適,他給老十賜婚蒙古,實際上就是在保老十周全了,十二這不是太後養大的,但是被皇祖母身邊的蘇麻喇姑養大的,也跟科爾沁脫不了關系。

十三好歹也是為自己爭過,十四算怎麽回事兒,整天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他相信十四沒有野心,但這也太沒有野心了,好歹想著往上升一級,貝勒上邊還有郡王呢,郡王上邊還有親王呢。

他要是想讓所有的兒子都沒一丁點兒的野心,都只想窩在自己的宅子裏過日子,那何必讓他們在上書房苦讀,何必讓他們去演武場上受苦,又何必讓他們入朝參政,早送到後妃宮中嬌養著不就行了。

難不成在十四心裏頭,他這個當阿瑪的就希望兒子們個個都胸無大志。

原本他是覺得胤禎在豐台大營做的好,所以才將其調往兵部的,豐台大營只是一小部分,在兵部才能影響更多的人,十四能做到旁人做不到的公平公正,那很好啊,就從兵營開始,一點點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