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4頁)

不過,跟自己的這個小兒子比起來,要給十三挑選嫡福晉就容易多了,主要考慮的還是家世,家世足以配得上十三,余下的也就沒什麽好挑剔的了。

選秀能夠被留下來的秀女,模樣和性格,包括健康狀況,都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至於要不要指兩個格格給十三,今年就算了吧,她在十三和十四身上,最好是一視同仁,最起碼在外人看來應當如此,既不能留下苛待的名聲,也不必借此來刷好名聲。

——

胤禎自打離了豐台大營後,整個人閑得都快長毛了,兵部的差事他摻和不上,也無意與直郡王爭鋒。

至於旁的兄弟們,四哥一心全都撲在了戶部,有時候甚至直接住在衙門裏,連府裏都不回,他去四貝勒府,也就只能跟弘暉玩耍,可弘暉已經開始在前院正兒八經讀書了,能陪他玩的時間實在不多。

九哥是十哥的愛好實在讓他無法‘苟同’,他見過愛權力的,見過愛玩的,見過愛讀書的,見過愛聽曲的,但像九哥和十哥這樣日日抄寫佛經,為皇阿瑪祈福的,實在少見,他是沒辦法把這樣的興趣愛好發展起來的。

與他玩的好的便也只剩下十三哥了。

自從與太子鬧翻後,他與十三哥的關系也跟著微妙起來了,胤禎就是當時沒想通,事後才想明白,他不任由他和十三個的關系就這樣漸行漸遠的。

倘若不知後世的結局也就罷了,太子雖然親小人,但以目前的地位來看,終究是最有可能登上大位的那個人。

但他清楚,最終登上那個位置的是四哥,而非太子。

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十三哥綁在太子這條破船上,跟太子和德柱這樣的人共沉淪。

挖墻腳這事兒,他雖沒幹過,但並不難操作,十三哥經過上次的事兒怕是也對太子有心結了吧。

凡事都要循序漸進,胤禎一點兒都不著急,他也不想太早讓太子生疑。

今兒給十三哥送一幅字帖過去,明兒就能把人邀來共飲,當然十三哥喝的是酒,他用的是蜜水。

胤禎實在不能算是個有心機的人,但照貓畫虎,他還是會的。

八哥若論及個人魅力,在眾兄弟當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八哥當初對他的拉攏,一丁點兒都不讓人反感,如果不是清楚直郡王並非笑到最後的那個人,他可能都動心了。

盡管他沒有被八哥拉攏過去,也對直郡王一直都不太感冒,但是經過八哥的拉攏,他對八哥的好感度絕對是飆升的。

現成的例子就放在身邊,而且是他親身經歷過的,都不用去模仿別人,只要把八哥之前拉攏他的那套說辭和做法,稍微改一改,就可以用在拉攏十三哥身上。

不過他不是把十三哥拉到四哥的陣營裏去,準確的說四哥現在還沒有所謂的陣營,奪嫡這事兒他不擅長,可也知道時機的重要性,他是絕對不會提前推四哥出場的。

因此,所謂拉攏,不過是把十三哥從太子的陣營上拉下來,繼續做不摻和奪嫡大事兒的小阿哥。

看看五哥、七哥,人家照樣也不摻合,不還是過得很好,九哥和十哥也很看得開,手裏差事不多就不多唄,想辦事難道還非得在朝廷裏嗎。

十三爺最羨慕的就是這個弟弟了,活得隨性自在,想做什麽便做什麽,他若是能有十四弟同樣的境遇,必然也會活得這樣輕松。

“額娘已經去了,八妹和十妹都還沒有婚嫁呢,我不奢求他們能跟五姐一樣留在京城,大清的公主差不多都要去草原撫蒙的,我就是想讓草原上的那些人知道,這兩個人不能欺負。”

十三爺差不多把掏心窩子的話都說出來了,額娘走的時候,他不在京城,回來也未見到額娘的屍身,只看到了兩個哭成淚人的妹妹。

也想像十四弟那樣安心在上書房讀書,也想只忠於皇阿瑪一個人,可他沒有那樣的運氣。

這話說的心酸,胤禎眼淚都差點跟著勾出來了,女子不易,當初五姐的婚事,剛剛定下來還是在京城呢,他與四哥連同額娘還都各種不放心,草原離京城實在太遠了,大清朝死在草原上的公主也太多了。

胤禎給十三哥倒了一杯酒,也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我敬十三哥。”

十三哥不知道太子的結局,但是卻救了李卓,也因著他的事兒,跟太子有了疙瘩。

相比十三哥,他實在拙劣了些,只想著自掃門前雪,卻沒想過在一開始就把十三哥勸住。

他不知道太子將來是被廢,還是出了什麽意外以至於英年早逝,但十三哥所圖的不過是為八姐和十妹提供一份保障,太子並非是好的選擇,真若是被廢,十三哥也會受連累,八姐和十妹也將跟著受連累。

“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與其靠別人,不如靠自己,我倒覺得,八姐和十妹如果將來真去了草原,好的體魄,強硬的性子,還有身邊跟著陪嫁過去的人,這些更重要,咱們在京城,固然可以提供一份保障,但遠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