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6頁)

往年漢軍旗和漢人的比例,從未超過兩成。

這份名單可不是他寫的,這是更高位置的調動,他作為佐領,並沒有這份權利。

這是都統寫了折子上交給提督的,再由提督上交給皇阿瑪,如今就看皇阿瑪批不批了。

若是皇阿瑪能夠同意這份奏折,那到時候,豐台大營的評選標準,肯定更是會更公平一些。

年前是等不到結果了,胤禎在臘月二十九就被四哥寫信叫回了京城。

過年嘛,一年當中最隆重也是最忙碌的節日了,他還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膝蓋都跪青了,腦門一摁就疼。

若是可以選擇,他倒是更想在豐台大營過年,最起碼用不著下跪磕頭。

跪祖宗,跪皇阿瑪,跪太後。

知道避免不了,那就只能提前做些安排了,兔皮做成的護膝,裏面還加了棉花,雖然不能完全避免痛苦,但好歹也能起點兒作用。

至於額頭,那就真的沒法子了,總不能在腦門上綁條抹額吧,他自己也倒是不怕丟了面子,就怕皇阿瑪斥責,不敬祖先的罪名一旦下來,那可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揭得過去的事兒。

沒有出宮開府,在過年的這幾天,反倒是好事情,像四貝勒他們,半夜就得爬起來,一家人坐著馬車到紫禁城,刮風也好,下雨也好,晚上下雪,甚至是下冰雹,那也得出去。

康熙三十九年,已經從上書房結業的皇子阿哥們,出現了明顯的分層。

從直郡王到八貝勒,皇上還沒如今這麽偏心呢,太子是早早就被立下來的,剩下的六個兒子,要麽是郡王,要麽是貝勒,而且大都是同一階段被冊封的。

後邊的兒子們,就沒這麽好的運氣了,像九爺和十爺,撈到個正經差事都不容易。

十三爺雖然備受皇恩,可至今都還是個光頭阿哥,也就十四了,一系列的騷操作簡直跟開了掛一樣。

謹言慎行、勤勤懇懇的人,還沒被封爵呢,敢在聖上面前大放厥詞的人,卻憑著一把被改造過的火槍,直接就成了貝勒爺。

這事兒上哪兒說理去。

不過,胤禎被封爵這事兒已經過去半年了,早就已經不是紫禁城的風頭人物了,現如今大家討論更多的還是八貝勒。

八貝勒的生母良貴人,絕對是貌美之人,在花團錦簇的紫禁城,都能夠排在前列,而且還為皇上生了一子,但這麽多年了,一直都只是個貴人,住在惠妃延禧宮的偏殿,連一宮的主位都不是。

年輕的時候,都沒能讓皇上給她冊封高位,現在按理來說,那就更不可能了。

良貴人沒有比德妃年輕幾歲,都是早就已經沒了恩寵的人,但皇上與德妃有年輕時的情分在,每個月雖然很少留宿,但總會過去坐坐。

良貴人就真的只剩下八貝勒這個兒子了,若不是生了這個兒子,已然被皇上拋之腦後的小小貴人,早就被大家遺忘了。

而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最後一個月,在紫禁城已經沒有多少存在感的良貴人,突然就成了良嬪。

而在此之前,皇上連瞧都沒去瞧一眼,從貴人到嬪,肯定不是良嬪自己的原因,而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

後宮裏邊,子以母貴是常事,比如太子,一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了,肯定不是因為賢德,而是因為出身。

母以子貴才是少見的事情,在貴人位份上呆了那麽多年的良貴人,突然就翻了身,宮裏宮外,關注這事兒的人還挺多。

但肯定不包括胤禎,皇阿瑪的妃嬪,跟他有什麽關系,再說了,不管是貴人,還是嬪,都沒越過自家額娘去,而且到了這般年歲,彼此之間也不存在有什麽競爭了。

家宴之上,讓胤禎留心更多的人是舜安顏。

自從上次的事情後,他還沒見過舜安顏呢,外邊人都傳他把舜安顏打了個半死,有些過於誇張了。

他手上拿的是鞭子,又不是棍子,何至於能把人打到半死,都是皮肉傷,不過看著應該挺嚇人的,畢竟已經見血了,而且是全身上下,除了臉以外全都見血的情況。

舜安顏是作為五姐的額附,才有資格參加除夕夜的家宴。

夫妻倆共用一條長桌,一左一右,中間的距離還能再坐得下兩個人。

不過這倆人感情不好,也是滿城皆知的事情,舜安顏連駙馬府都住不進去。

之前兩口子一塊住在佟府,在外人看來,絕對是給佟府面上添光的事,連和碩公主都拿佟家的長輩當正經長輩孝敬,連公主府都不住。

但只有額附一個人住在佟府,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光是十四貝勒,溫憲和碩公主也在把佟家的面子往腳底下踩,不過人家事出有因,外邊也沒多少人指責,多數是在笑話佟家,佟家的家風誰不知道。

因為兩邊離的距離也確實有些遠,胤禎也不太能夠看清楚舜安顏的氣色如何,不過應該恢復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