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2頁)

九爺非但沒有被安排入朝,連伴駕隨行也沒有他的份兒,相當於是被閑置下來了,在旁人看來,還是有幾分尷尬的。

——

胤禎其實挺不想去的,出巡塞外跟南巡不同,一個是荒涼偏僻之地,另一個則是富庶美麗的江南水鄉。

後者是他自個兒爭取要去的,還替自家額娘也爭取了,但是前者。

他對廣袤無垠的大草原是有幾分興趣的,但是一想到長途漫漫,再加上吃食上的限制,這幾分興趣也就被抵消了。

草原上的美食,從太後那兒就可以窺得一二,烤羊肉嘛,盡管他是個無肉不歡的,連著吃上一整個月的羊肉可能都不會膩味,但前提是只有羊肉得換著花樣做。

烤羊肉是一道做法,紅燜羊肉是另一種做法,放到鍋子裏涮也是一種吃法,配上各色的食材爆炒,各式各樣的羊湯……那做法可就多了。

跟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比起來,草原上的吃食還是簡單了些。

更何況,下江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可以坐船,但是去塞外,真就只能靠著馬匹了。

但既然已經上了伴駕的名單,去肯定是要去的,但是在去之前,還是可以好好準備一番的。

天氣這麽熱,中午日頭毒的時候,最好是坐在馬車裏,讓人把這些避暑的東西都帶上,什麽酸梅湯、薄荷茶也都不是占地方的東西。

早上和半下午,日頭不毒的時候,肯定是在外騎馬更涼爽,尤其是快速騎行把風帶起來的時候,肯定倍兒涼爽。

但一大堆人經過,騎馬揚起的灰塵漫天飄揚,防塵的面紗必須得戴著,省得吸一鼻子的灰塵,也免得一張嘴說話就有灰塵飛進嘴巴裏。

女子外出常戴的面紗雖然輕薄透氣,但若是在馬背上戴這樣的面紗,馬稍微跑得快一些,面紗就會飄揚起來,起不了什麽作用的。

胤禎讓人做的與其說是面紗,倒不如說是口罩,這東西戴久了也容易悶汗,好在,他只是一早一晚騎馬的時候才戴,所圖的不過是讓他護住口鼻。

另外,口罩的設計相比面紗,也更容易被固定住,不那麽輕易的被吹落。

除口罩外,胤禎還特意讓人做了好幾頂帽子,用的都是清涼透氣的材料,到時候把頭發盤進帽子裏,也就免得灰塵在頭發裏堆積了。

其實,最初他更想要的是農人用席子所編織的涼帽,材質既透氣又涼爽,只可惜這東西過於簡樸了,他倒是不怕丟面子,就怕皇阿瑪生氣。

到時候再覺得他心性不定,下次不能陪著出巡是小事兒,萬一被延長了在上書房讀書的時間,那可就是大事兒了。

胤禎也不是個藏私的,同樣的東西,他給四哥和十三哥都送過去了一份,至於其他的哥哥們,講道理,感情還真沒到這份兒上。

只可惜,他送過去的東西,兩個人都不肯用。

十三哥的原話是,他比較耐熱,用不著避暑,至於這帽子和口罩同樣也不太能用的到。

四哥說話就直接多了,原就是特別不耐熱的人,避暑的東西,他那邊都有,甚至更全,還反過來又送了一份呢。

帽子和口罩這倆物件兒,四哥是堅決拒絕的,理由就四個字:有礙觀瞻。

行吧,這倆物件兒確實不好看,盡管很有實用性,但誰讓像他這樣臉皮厚的人不多呢。

自詡厚臉皮的胤禎,出行帶的最多的東西,不是衣服和鞋帽,而是食材。

盡管天氣很熱,但耐保存的食材總是有的,比如臘肉,比如牛肉幹,比如胤禎自己蘇出來的水果罐頭。

水果罐頭的制作原理並不復雜,玻璃瓶沒有,瓷器瓶卻是不缺的,而且都可以按照胤禎設計的圖紙批量生產,用木塞塞住瓶口,然後再選擇用蠟封口。

至於這些水果如何腌制,口味上如何把控,都要交給專業人士了。

這也就是自家額娘管著禦膳房,要不然禦膳房的大廚們,還真不一定願意這麽折騰。

胤禎也知道,這一路上都會有人出去采購新鮮的水果蔬菜,就算是到了塞外,也會有人快馬送過來。

但這數量畢竟不多,沒辦法跟在宮裏的時候相比,而且還要得優先供給皇阿瑪和已經封爵的哥哥們,到他這兒,不一定能留下多少。

他多備些水果罐頭,多備一些其他的肉類,只是想著萬一供給不足的時候,也照樣可以敞開量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