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當然這一對天底下地位最為尊貴的父子,即便是聊天,聊的也大都是朝廷要事,也就是在一開始談話的時候,還會關心對方近期的飲食起居,後續就只剩下政事了。

好不容易,這父子倆手拉手上了馬車,後邊的人才能回到原來的位置上,繼續往幾十裏外的京城前進。

闊別好幾個月,紫禁城一如既往,威嚴而又莊重,讓人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對溫憲來說,這可能是她這輩子最後一次伴駕出巡了,也是生平的唯一一次。

她今年已經十七歲了,皇阿瑪賜婚的旨意隨時都有可能下來,倘若幸運能留在京城,那倒是還好,若是去了草原,那可就真是生死兩茫茫了,能不能再見到紫禁城裏的人,都不一定。

康熙的三任皇後,都已經作古,紫禁城沒有正兒八經的女主子,婚姻大事全由康熙做主,就連德妃,在這些事情上也很難使得上勁兒,老四的福晉,就是皇上乾坤獨斷定下來的,壓根就沒問她們這些人的意見。

康熙三十八年五月末,誠郡王府竣工。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中旬,四貝勒府竣工。

在全年最熱的時候,胤禎總算是又逮著機會出宮了,三哥的溫鍋宴可沒請他們這些在上書房讀書的弟弟們。

四哥原本是只請了他和十三的,結果九哥和十哥鬧著要去,最後打包出來五個人。

連帶著老十二一塊,在上書房讀書的阿哥們都多了一天的假期,去宮外的四貝勒府溫鍋。

這邊四貝勒府已經建成了,一家人都已經搬進去了,隔壁還在施工,等建成了那就是八貝勒府。

也不知皇阿瑪是怎麽想的,把四哥和八哥的地基披在了一處,兩邊緊挨著。

這樣的兩處地方,也是和感情更為親密的兄弟倆吧,比如他和四哥,比如八哥和九哥,再比如九哥和十哥。

九哥有兩個鐵哥們,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一個是八哥,一個是十哥,相反跟九哥一母同胞的五哥,這兄弟倆都是宜妃所出,可卻並沒有多親近。

四貝勒府雖說是工部所建,最初的圖紙也是工部所畫,但修改圖紙是由四貝勒親自來的,所以這宅子處處都顯示了四貝勒的審美。

總結起來就三個字:清、素、雅。

別看胤禎畫畫特別敢用色彩,出來的作品也偏絢麗,但是在建築上的審美,跟自家四哥是差不多的。

這四貝勒府他瞧著就很是順心順眼,正廳裏的布置端方大氣,後花園的安排錯落有致,就連那湖心的亭子,也頗合他的心意。

這樣的設計風格,完全可以照搬到他未來的宅子當中。

現在想這些,還稍微有些早,畢竟他只有十一歲,離大婚還早得很,至於等到皇阿瑪下一次給他們這些兒子封爵,就更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

胤禎出宮不光帶了四個兄弟,還帶了兩個伴讀和八個哈哈珠子。

敬順和明泰跟他的性子很是合得來,交情不錯,他的八個哈哈珠子,大都出自烏雅一族,其中一個還算得上是他的表兄,那自然也是四哥的表弟,有同一個曾外祖父的那種。

帶著這個,就不好不帶那個,在提前詢問過四哥之後,他便把人都帶來了。

新竣工的四貝勒府大的很,阿哥所是沒得比,盡管來的客人多,待客的地方也仍舊寬敞。

四貝勒作為主人家,敬酒的有他的兄長,有他的弟弟,有養母佟佳氏一族的人,也有生母烏雅氏一族的人,這大部分人敬的酒,想不喝都不成。

胤禎沒跟著其他哥哥們一塊去灌四哥,也沒給四哥擋酒。

他是個不愛酒的,如今這般年歲,也不太適合喝酒。

給四貝勒擋酒的是十三爺,別看他只比胤禎年長了兩歲,但跟胤禎比起來,真有些做兄長的樣子了。

盡管還在上書房讀書,可是得皇阿瑪寵愛、得太子重視,便是朝廷百官,也沒辦法忽視這位還沒有入朝參政的皇阿哥。

在飲酒上,更是勝了胤禎不止一籌。

要說這酒量,還真不全是練出來的,有些人的酒量就是天生的大,像十三爺便是如此。

四貝勒比十三爺年長了八歲,已經入朝參政好幾年了,遇到的喝酒應酬的場合更多,可論及酒量,卻還比不得尚在讀書的十三爺。

眾兄弟當中,酒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直郡王、誠郡王和十三爺。

直郡王是出了名的海量,剛入兵部的時候,可是把好幾個人都喝趴下了。

誠郡王的酒量大,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他不愛跟旁人拼酒,多是獨酌。

早些年讀書的時候還好,入朝之後,那是日日都要飲酒的,需要上朝的時候不敢多喝,但必須得喝點兒,晚上用些酒才好入眠。

休沐日的時候,自飲自酌也就不需要控制了,敞開了量的喝,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喜歡飲酒作詩,誠郡王自詡文人雅士,同樣也喜歡飲酒作詩,大抵風流人物喜好也是相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