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3頁)

當年回城時她只跟家裏說自己結過婚卻隱瞞了生活孩子的事實,她知道父母的為人,絕對不會同意她拋下孩子。

大學畢業後,葉麗萍被分配到機關單位做文職工作,那年她已經二十九了,經人介紹後嫁給了部隊高層幹部聶毅韋。

聶毅韋是個鰥夫,第一任妻子得病去了,還有個兒子,但她的情況沒得挑,嫁給聶毅韋是她當時最好的選擇。

當初結婚時,聶毅韋考慮到兒子的情緒決定暫時不生孩子,後來有了計劃生育,自然更加不能生,因此路婉是葉麗萍唯一的孩子。

這些年每當夜深人靜她也會想念女兒,她的衣櫃裏藏了一張女兒的照片,是路婉周歲時照的,回城後由於心裏愧疚,她堅持給女兒郵生活費,一直到嫁給聶毅韋,路黨生知道她再婚了,主動斷了聯系。

沖著這些,葉麗萍是非常感激路黨生的,也知道路黨生如果沒了,女兒路婉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當年因為自己回城,路黨生的母親非常氣憤,怪路黨生不聽家人的勸,娶了葉麗萍回來。

另一個,路黨生的大嫂張俏妹為人刻薄,當年在路家就處處跟自己過不去,有這樣的親戚,路婉一個孤女哪裏能有好日子過。

她還知道,這麽多年,路黨生一直沒有再娶,一個人帶著女兒生活。

收到這封信後葉麗萍心裏就存了事,但她沒有立時跟丈夫聶毅韋提,他們是半路夫妻,比不上頭婚的,感情說不上好或者不好,加之聶毅韋比她大了十來歲,為人嚴肅,葉麗萍心裏有些懼他。

關於女兒路婉的事聶毅韋倒是知青,他是軍人,軍婚要過政審才行,葉麗萍就是再傻也不會在這件事上欺騙他,可知道歸知道,葉麗萍拿不準聶毅韋知道後有什麽反應。

葉麗萍沒主動提,但聶毅韋看出她情緒不佳,主動問了。

“我以前下鄉的事你是知道的,前幾天那邊來信了,說他生了大病,剩下的日子不多,讓我照看孩子。”

聶毅韋“唔”了一聲,葉麗萍心裏七上八下,說實在的,她從來都是個自私的女人,如果丈夫不願意她跟那邊有什麽牽扯,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她也會放在一邊,頂多偷偷打些錢過去安自己的心。

而聶毅韋呢,對葉麗萍說不上多麽深刻的愛情,但兩人結婚以來,葉麗萍對這個家庭盡心盡力,他心裏也是感激的。

另一個,結婚八年來,葉麗萍沒有自己的孩子,這也算是聶毅韋對她愧疚的點。

“你要是不放心,把孩子接過來也無妨,銘颙已經大了,想來不會有什麽情緒。”

一個女孩子,聶毅韋心裏並沒有顧慮,算算年齡,也有十來歲了,上幾年學也該工作結婚了。

接過來留在身邊,以後葉麗萍老了還能有女兒照顧,這也算是聶毅韋為她日後考慮。

葉麗萍沒想那麽多,但聶毅韋這話出來,她特別感動。

“老聶,謝謝你,我真沒想到你願意接納那個孩子。”

“咱們是夫妻,不能一味的讓你犧牲,這點胸襟我還是有的。”

聶毅韋開了這個口後,葉麗萍心裏想見女兒的心也就壓抑不住了,她越來越覺得這個主意好,只是她當年拋棄了孩子,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麽面對。

葉麗萍給路黨生回了信,沒有說孩子的事,只問他身體如何,還給他郵了一筆錢,讓他好好看病。

後來葉麗萍一直沒等到路黨生的回信,中間遇上娘家侄子結婚,等她再想起時,已經兩個月過去。

葉麗萍拍了封電報給當年留在鄉下的知青,也就是那個大鵬的媳婦,詢問路黨生的情況,收到的回復是,路黨生已經不在了,路婉的情況也不好。

原來路黨生跟大哥路黨興早年就分了家,路母跟著老大一家過,這些年,路黨生的日子過得比老大一家好,幾年前就推掉了土胚蓋上了瓦房。

路黨生走後,張俏妹就慫恿丈夫把老二家的房子占過來,因為大兒子路起軍要說親了,家裏有瓦房更容易說媳婦。

但房子是老二家的,路婉還在,除非她嫁人,否則那兩間瓦房就不能名正言順的拿過去用,可她等得起兒子路起軍等不起,總部等等上幾年再娶媳婦吧,張俏妹就想以孝順老人的名義要房子,畢竟路老太還在,孝順奶奶是人之常情,不能你一個丫頭片子住瓦房,讓年邁的奶奶跟大伯一家擠土坯房吧。

張俏妹算盤打的好,想著只要路婉松了口讓老太太住過去,以後的事就由不得她了。

路黨興本來是不願意的,怕被人說道,但經不住媳婦天天在他耳邊叨,他又是個懼內的,只好出頭做惡人,但他沒想到侄女性子那麽烈,不僅不肯讓出房子,還當著村裏那麽多人的面控訴他們欺負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