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丁記者跟隨的專題采訪團隊, 將在菲律賓進行不少於八期錄制。

他們會走遍瀑帕大橋、庫坎大橋,去追尋中菲國際通道上,中國基建的痕跡。

還會循著復蘇計劃, 走遍中國援建每一個工程項目現場。

魚平大橋是丁鴻達在菲律賓的第一站。

攝制組浩浩蕩蕩開了三輛大車,在菲律賓向導指引下, 順利來到魚平大橋建築現場。

律風作為總設計師和其他負責人一起, 接待這群遠道而來的采訪組。

並且, 在未來三天裏,這些專業人士會細致詳盡地拍攝魚平和這座來之不易的大橋。

記者們的提問、攝影師的鏡頭, 一直包圍著魚平大橋的建設者們。

直到晚上, 丁鴻達要出發跟同事一起拍夜景,才找到機會將殷以喬的信件鄭重地交給律風。

丁鴻達樂呵呵的說:“我幫瞿工給易總工帶過綠豆酥, 給周總師送過桂花糕。沒想到我這個鴻達同志,居然要做一次鴻雁!”

鴻雁傳書、尺牘傳情的傳統, 有了丁鴻達的傳遞,忽然就顯得這封薄薄書信貴重起來。

律風收下信件, 目送丁鴻達和攝制組出發。

他回到工地宿舍, 關上房門,慢慢拆開這封沒有收件地址的書信。

潔白信紙上, 黑色筆墨力透紙背,一撇一捺寫著:

“親愛的小風, 萬事順遂。”

律風和殷以喬越洋通信近兩年, 還是第一次收到回信。

普普通通的開場白, 自動有了聲音,縈繞在安靜夜裏,訴說著世上最為溫柔的話語。

殷以喬的字,比律風好看很多。

每一個字透著不同意味的灑脫自由, 落在橫線羅列的信紙上卻出奇的規矩整齊,讀起來心情平靜,好像殷以喬的設計天賦不經意間融入筆尖,隨手一寫都是能讓律風沉醉的畫卷。

律風寫的內容,常常是小學生日記般的寥寥數語,說點生活裏發生的瑣事感悟。

殷以喬的回信,字字敲在律風心頭,看得他視線反復逡巡,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頁,又克制不住地重讀上一行。

他寫:“我重做了《山水逍遙》的建模,之前我們商量改動的部分基本變了樣子。我很滿意成品,所以不給你看。”

他寫:“南海隧道沉管一直很順利,如果魚平大橋同樣順利,你應該可以趕上最後一節沉管安裝。當然,趕不上就算了,我可以替你去看,不用謝。”

他寫:“爺爺的《艦歸航》會在寶島回歸20周年落成,一切就緒,裏面的商鋪都陸陸續續入駐,等著20周年慶典開門迎賓。據說領導會來,你記得在電視看。”

句句寫著律風關心的事情,又顯露出難得的任性與幼稚。

建模不給看,沉管替他去,還有那句讓他在電視看領導視察《艦歸航》,怎麽看怎麽透著“反正你回不來”的小抱怨。

律風不禁勾起笑,覺得文字的魅力果然是語言無法替代的。

平時和他聊天,語氣平靜、輕松愜意的師兄,原來寫信這麽可愛!

不過,可愛也沒用。

魚平大橋進展神速,再過四十天就能進行主橋合龍。

南海隧道正在安裝第三十九節 沉管,距離寶島回歸20周年還有充足的時間。

他一定可以提前回國,不讓師兄獨自暢享。

律風哼哼一聲,往下翻頁。

剛才的驕傲得意,忽然凝滯在了信件的結尾。

那是一首熟悉的詩,沒有標題和作者,也不妨礙律風視線瞥過它時,心中回蕩起抑揚頓挫的朗誦聲。

“我如果愛你——”

一首小時候學的《致橡樹》,經過殷以喬寫出來,竟然令律風氤氳了眼眶。

溫柔的句子,一行一行延展在菲律賓炎熱的夜晚,在律風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像刀像劍也像戟的,正是殷以喬這樣的男人。

他們仿佛一直分離,卻又始終相依。

詩的末尾那句“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情感濃烈得讓律風有些不敢再看第二次。

殷以喬叫人捎來的哪裏是一封信,明明是一顆太陽。

照進漆黑的深夜,散發出溫暖陽光,籠罩著他每一寸肌膚、每一根發絲,渾身都被殷以喬包容,感受到無盡愛意給予的自由。

律風沉浸在陽光中許久,整個靈魂烘烤得暖洋洋,他緩緩疊好信紙,裝回信封,拿出手機。

“我收到信了。”

他認真地編寫消息,發送給遠在祖國大地的師兄。

“魚平大橋就要合龍了。我會盡快回來,不管是《山水逍遙》、南海隧道、《艦歸航》,還是寶島回歸20周年慶典,我都要親眼看到!”

魚平大橋在英雄榜的激勵下,建設速度超乎想象。

幾乎每一個難題被提出來不久,很快就能被攻克,其中滿載了中國工程師的付出,還有菲律賓人深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