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跨海大橋能從立安港成功對接人工島, 預示著南海隧道橋梁段建設進入尾聲。

翁承先帶領團隊,全員入駐長浪人工島建設工地,規劃後續橋梁與人工島對接工作。

即使律風不習慣人工島夜晚的風浪聲, 早上起來也精神奕奕。

沒有比達成目標更有幹勁的事情,他遙遙看到跨海大橋延展過來的身軀, 還有海面上等候對接的大型吊塔, 激動得無以復加。

對接要穩、焊接要快、角度要準。

簡單的橋梁吊裝要求, 換在了至關重要的橋島連接工程上,變得格外復雜。

因為, 跨海大橋落位在長浪人工島的“烽火台”橋塔, 重量遠超任何一座橋基,他們卻要將這過千噸的橋塔, 懸吊於南海之上,一點一點地轉動落位, 實現橋面、橋塔、人工島三點一線的對接。

在正式工作開始前,律風跟隨著隊伍, 開了無數次會議。

“最近的海風情況難以估測, 吊裝開始必須嚴格監控轉動角度和水平,盡快完成焊接。”

“吊塔的角度還要再調, 注意好防風屏障的方向,千斤頂調整橋塔拉力的應急預案必須做好, 確保對接一次成功。”

“海事、救援隊伍記得提前聯系好, 以免施工過程中出現漁船誤入施工區的意外……還有, 做好橋塔翻倒,進行事故搶救的應急準備。”

翁承先沉穩的聲音,回蕩在室內,每一句都敲打在律風的心上。

橋塔的烽火台造型, 是律風設計的。

它與鐵灰色尖銳刀戟遙相呼應,既有六方三角戶牖似的古樸,又有中華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

然而,他真正到了長浪人工島,參加了對接研討會,才發現這座優美的烽火台,給建設團隊帶去了多麽嚴峻的挑戰。

烽火台凹凸的造型,使得橋塔中心分散,極易受到海風影響出現晃動。

海上大型浮吊將它吊起,進行對接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橋塔與浮吊整體傾斜、翻倒,砸入海水之中。

就好像將這千噸重物,放置在一根鋼絲上,放開雙手等它重心落在指定位置。

律風只是聽著翁承先的叮囑,各個項目負責人的匯報,都驚出了一身熱汗。

跨海大橋的對接不會容易,但他充滿信心地等待中國工程師創造奇跡。

卻沒想到,這個奇跡等同於億萬高空走鋼絲。

會議結束,律風還沒能從可怕的想象中回過神。

他走到室外,鹹腥味的海風輕撫,吹得他渾身清涼。

“瞿工,本來我以為建設集團‘豎轉提升’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才同意我用烽火台設計的。”

律風仔細回想,當初他們眾多單位、工程師研討,關於烽火台橋塔造型,台下沒有一個人對橋塔高度、重心、材質提出質疑,甚至建設集團主動給出了“豎轉提升”的解決方案,完全沒有告訴他——

“原來這個方案,這麽困難。”

瞿飛聽完,見律風一臉凝重,忍不住笑出聲。

“困難就不做了?人建設集團負責人打了包票,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你幫他們操什麽心?”

他擡手指了指人工島停泊的大大小小工業船,說道:“他們可是把液壓控制系統、傾斜儀監控全都搬了過來,為了後天的吊裝,拖輪、吊船、駁船、拋錨定位系統早就準備就緒了,怎麽?現在你才後悔設計出烽火台了?”

他聲音輕松愜意,仿佛有了面前這些監控、船只,後天的橋塔對接必定可以一次性完成。

律風心中的擔憂,永遠沒法傳遞到瞿飛那裏感同身受。

“我當然不是後悔。”律風嘆息道,“可他們如果提前說有技術困難,我能多研究一下橋塔造型的重心受力問題,把它改得容易吊裝一些。”

美觀是橋梁的外部條件。

但是南海隧道能夠建成,重要的當然不是造型。

無論它是鋼鐵長城的烽火台,還是尖銳刀戟的普通橋塔,都不影響南海隧道跨海大橋震驚世人。

可惜,瞿飛並不贊同。

“烽火台橋塔造型,是我們一直投票決定的。建設集團不提困難,說明他們就喜歡這樣的橋塔,就喜歡你設計的烽火台!”

南海隧道矗立於海面的烽火台,讓律風懂得了美麗需要什麽代價。

整個對接工程,負責人都忙忙碌碌,他們每次去確認數據的時候,都能見到建設者猩紅的雙眼。

吊裝對接那天,終於如期而至。

律風淩晨兩點聽著海浪拍岸徹夜未眠,穿好衣服走出去,卻發現施工現場燈火通明,無數身影站立在海岸邊。

和他一樣,等待著六點開工。

陽光從海平線灑滿海面,所有人都安靜嚴肅地凝視滿屏幕的監控數據。

翁總工一聲令下,巨大的海上浮吊,架起造型凹凸的烽火台,在所有人屏氣凝神裏,悠悠離開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