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禮尚往來(第2/2頁)

被大唐君臣這麽一通折騰,估計庫峪城是貞觀元年間最幸福,最不缺衣少吃的一個地方了。

得了人家這麽多好處,所以白玉琦這個無極帝君自然也不好意思啥表示都沒有,只能由著勛貴們大包小包的往家劃拉東西,也算是禮尚往來了。

白玉琦對位處深山的庫峪城未來的定位。

是一座集人才培養、產品生產、設備加工,等綜合性項目為一體的工業化城市。

所以只要能夠解決糧食物資,以及生產原材料的穩定供應來源,人口的高度集中其實是不成問題的。

而且在度過了安置第一批流民的忙亂階段之後,隨著庫峪城的各種部門、產業、制度都被逐漸建立了起來並被流民們所習慣和接受。

接納和安置更多的人口,對積累了足夠管理經驗的白玉琦來說,已經不算什麽太大的難題了。

他所要做的無非就是,不斷建立起更多的工坊,“發明”出更多樣化的“天工產品”,然後讓天工門弟子帶著新人投入生產就可以了。

白玉琦也沒指望能一下子把大唐推進到工業時代,所以現階段“發明”的主要還是那些貼近生活方面的手工業和輕工業,例如說需求龐大、市場空白的牙刷、牙膏、肥皂之類的。